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494|回复: 3

[其他] 看古镇吉水的思考(转)

[复制链接]
UID
48692
回帖
2835
金币
110 个
注册时间
2012-7-13
QQ
发表于 2017-1-13 21: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
本帖最后由 穿越印象(0556- 于 2017-1-13 21:52 编辑

看古镇吉水的思考 (2007-08-08 14:35:49)标签: 艺术赏析 古镇吉水
        
      我县有着悠久历史的雷池文化,吉水古镇的建筑、人文、民俗、经济活动是雷池文化的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和异常宝贵的旅游资源。为了引起全社会对古镇的保护意识,使更多的有志之士参与保护和开发利用古镇,近日对吉水古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吉水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出思考。


      一、古镇的历史变迁
      在县城南约1.5公里处,有一个近千年的历史古镇——吉水镇,是我县历史上八镇之一。它坐落在华阳河(古名杨溪河)北岸,而古镇的码头(旧名南关)对岸又是杨湾出水口(旧名计家套)。因水流湍急,故名“急水”。吉水古镇因历史久远,以商业繁华而闻名长江中下游,现在民间还盛传吉水当时有前街后街,“上有九姓渔户,下有八大芦商,中有盐旗典当”,并誉之为“小南京”。当地乡绅们为取吉祥之兆,把“急水”改为“吉水”。

       追溯吉水的历史,自明朝开始到清朝最为繁盛。吉水地处古雷水与泊湖之间,西有龙官湖、泊湖等广大水域,经北港、响水口、三十六段,过吉水黄家渡由雷港口入江,这是一条最早的水道。后因沙塞雷港口,改由华阳出口入江,但都必须流经吉水。所以不论早期或近期,吉水都是水上交通重镇。黄梅、广济、太湖、宿松等县物资都必经此输进输出,不仅是船泊集中场所,也是商贾云集货物转运中心。长约一公里的古镇老街上店铺连绵、商贾如织,有“九典(当店)十三旗(盐店)”之称。鼎盛时期,商铺、作坊达200余家,居民超过1000人。明清时期,吉水古镇上设有巡检司、江防汛站,民国初年设厘金局,派驻水上警察,太湖、宿松两县还在此设立盐旗。吉水镇到了一九三六年,由于华阳河口建闸,内河船只不能直通长江,商贾船只随之锐减,吉水市场渐趋萧条,开始失去其集镇重心作用。到一九四九年,全镇还存有店铺87家。解放后,吉水镇划为一个行政村,隶属于县城关镇。现隶属华阳镇,于2006年7月成立社区,含原吉水居委会、西镇村、沿河村王祥队,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现有居民500余户,5900人口。

        岁月沧桑,时事变迁。吉水古镇的繁华已成为过眼云烟,喧闹只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但老街青石尚存,古韵依旧。
       二、古镇的存在价值
        1、历史文化价值  
        吉水早年兴盛,除便捷的水上运输网络促进商业发展外,人文之盛也是促进古镇发展原因之一。集镇以宋姓人口最多,曾有“宋半街”之称。名人宋子昌,出身进士,据传还做过清帝光绪(载湉)师傅。并授有“青天主政”四字褒扬。周庸,于清朝任过广西招平县知事,离任时县民赠有“德爱甘棠”匾幅。宋伯庸、方祥徵,于清末民初任过县长,亦颇清廉。宋梓臣,于民国初任过安徽省警务处处长和全椒、五和县长,解放后,任职省文史馆。宋绍廉,是吉水名师,育才卓树教绩。宋亮钦,于一九二八年,首创望江“民众教育馆”,馆绩评为全省第二。宋又徵,在解放前后,致力于教育工作数十年。诲人不倦,桃李盈门,在本县教育界颇负重望。最令望江人引以自豪的是何氏家族,何姓在吉水虽人数不多,但人才辈出。先有何俊,字亦民,出身翰林院庶吉士,任过江苏布政使司布政使。其子芷舫,任过盐运使,汉黄得道监督江汉关。其孙何声灏,亦出身翰林院庶吉士。近代何氏家族的名人还有国民党一大代表,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何世桢,上海持志大学创建人、作家、翻译有何世枚,当代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由于他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方面均取得骄人的成就,被誉为“两栖院士。何祚芝,现在国家妇联工作。祖孙几代对古镇均有不少贡献,至今乡里仍多称道。

       吉水也是革命历史教育胜地,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华阳渡点由陈赓、秦基伟统一指挥的二野四兵团十五军第四十四师、第四十五师首批400余只战船,从泊湖划到吉水,渡江战士从吉水令安庙(今轧花厂门前)上船,傍晚悄悄的从华阳河进入长江,于23时冒着敌人的炮火,从香口抢滩登陆,突破了长江天堑,为望江留下了光辉不朽的一页。        
     2、旅游价值
      随着现代的旅游事业发展,旅游内容从以自然风光旅游为主,发展到与风俗民情旅游并重。走进生活、回归自然已成为近年来旅游的热点。特别是水乡、小河流水、人家,这种独特的风情以及从中透出的浓浓的文化底蕴和温情的人性关怀,深深吸引了大批游客。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同时带动地方的风味小吃、手工艺品的再次兴起。

       吉水不仅有着古建筑和传统的街区,地方的手工艺品、民间挑花也是享有盛名,地方小吃特别是水产品更具特色。
       从县城到吉水,传说以前是一片沼泽,叫鸭湖、蟹子湖、羊毛湖、枇杷湖,由于来往行人不便,在明朝万历年间,县令方懋德自捐俸薪,并约请乡绅谢国典、胡尚濂等人,发动民众捐资兴筑了吉水到县城之间的长堤,名叫“方公堤”,当时堤面用石板铺成,宽约一米,堤两旁栽有柳树,有“小雨不撑伞,夏天当遮阳”之称,景色十分秀丽,是古望江十景之一。人们给她取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春堤荫柳。在春堤荫柳旁有一处卧冰池,出自于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王祥卧冰典故,传说在一年的数九寒天,王祥继母得病想吃鲜鱼,在四处买不着的情况下,王祥用暖乎乎的身子把吉水河的厚冰化开一个窟窿,跃出一对鲤鱼,继母吃过鲤鱼后病很快痊愈。从此,王祥的孝名益著,人们称他卧冰处为卧冰池,立“王祥卧冰碑”,刻有“真念格天,万古王祥”八个大字。
       在卧冰池对面,就是传说中的望江唐代有名县令麴信陵舍身斩孽龙的典故“九龙潭”。

       三、古镇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从现在的情况看,能够将有限的古镇风貌保存至今,已实属不易,但当地居民对古建筑保护和传统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认识不足,致使不少古建筑被拆毁,使古镇正在丧失原先的特色。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古镇的个性和风貌急剧衰减。原貌遭受到损害,许多很有价值的木结构古建筑已年久失修倒塌。
        2.古镇保护与居民建设矛盾突出。人为破坏情况严重,有些居民在建设过程中,为了修路或修建新住宅而拆掉了旧建筑,造成古建筑伤筋动骨,面目全非,兴建的现代的建筑,与古镇不相协调,有着代表性的石条街也在逐步消失。
       3.古镇所处的生态环境恶化。长河本来是古镇不可缺少的灵气和风景,但现在两岸是杂草丛生,污物堆聚,环境卫生差,河岸污染严重,造成河水水质下降,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的外来不知名水草,覆盖了整个河面,加上这些年河边的居民围网和网箱养鱼,占用了整个河面,加速了环境破坏。
       4.通往古镇的交通干道路况不是很好。虽然是柏油路面,但路面较窄,道路两旁住户门前管理较乱,环境较差,影响游览和开发利用。
        5. 缺少对古镇的规划与保护。目前在长江南岸象这样的古镇已为数不多,但人们对古镇文化内涵和特色魅力认识不足,对古镇的文化生态和旅游业发展的价值缺乏认识,所以没有对古镇进行有效的规划与保护。
        四、对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随着旅游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地方把开发旅游资源作为经济的增长点,文化遗产旅游更是成为热中之热。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提升区域品位,带动经济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吉水古镇,特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1、做好古镇开发与保护的规划。古镇开发与保护,目的是要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让衰老的古镇在新时代能真正“活”起来,这就需要对古镇的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包装。华阳河是吉水古镇的灵魂,规划定位应突显 “千年古镇,生态水乡”,只有这样才能打出临水古镇自己的特色牌子。
       2、对古街区实行禁建。对古街、古巷、古建筑等进行保护,对少数危房的修缮,应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一定修复,对沿河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修缮,严格控制新建筑物的高度、体量、形式等,这一切都是为突出千年古镇的文化内涵。达到利用和再现历史遗存风貌的目的。对何氏宗祠等一些有影响的古建筑做为保护重点。整治历史环境,以延续、恢复清朝历史风貌。
        3、在突出千年古镇的主题特色外,还应增加两大区域。生态旅游区和接待服务区,接待服务区放在古街区与新区之间,应设立宽广的停车场地,并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生态旅游区突出游客的参与和娱乐。最大限度地挖掘水资源,依托华阳河,在河边设置亲水步行道、平台、临水建筑,恢复旧时以柳多河下溪水清清,岸边绿柳依依,暮春时节絮飞如雪的胜景,临河将设有埠头,放置小木舟,供游人游划,让人体验水乡泛舟的同时观赏两岸风光。在入口处恢复“王祥卧冰”、“九龙潭”典故旅游,沿线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开挖鱼塘,放养莲藕,供人垂钓,感受农家乐趣。同时恢复一些传统老店及作坊,形成传统风情古街,沿河复建部分中式茶馆,乡村土菜馆,酒吧等,在河边围网放养活水产品,供游人随点随做的望江特色水产饮食,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区。在展示古镇过去的生活、商贸活动的场景、延续原有的市井文化的同时,让人能够体会到原汁原味的古镇韵味。

           4. 政府应注入一定的资金,做为对古镇的开发的投入。单靠吉水镇的力量对古镇实施保护,进行开发和利用,力量太薄弱,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吉水镇在做好保护与开发规划的同时,申请对口的项目,采取多方筹资渠道,争取多方面的支持。或者将规划方案做好通过招商引资办法进行开发。
        5、加强舆论宣传,提高保护古镇意识。要通过舆论宣传,使居民认识到,保护和利用好古镇是大县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改善百姓生活居住条件的必然选择;是发展旅游经济,带动相关产业的一个龙头。让古镇的居民自发地呵护好自己的家园。要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宣传古镇的历史文化,扩大社会影响和吸引力,形成共识,使人们都来共同关心、爱护古镇,开发利用古镇,到古镇来观光旅游。

望江穿越创意影像馆图文礼品定制热线:153245551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8107
回帖
7566
金币
92 个
注册时间
2011-11-10
发表于 2017-1-13 21: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安庆
注意一下排版,字可放大点,方便读者阅读。
  有梦怀芳草,无言惜素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88365
回帖
182
金币
24 个
注册时间
2016-8-11
QQ
发表于 2017-1-13 22: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90436
回帖
486
金币
65 个
注册时间
2016-10-12
发表于 2017-1-19 22: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
失去的才觉得珍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客户端|皖公网安备34082702340930号|望江论坛 ( 皖ICP备18018829号 )

GMT+8, 2024-6-2 01:13 , Processed in 0.113544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