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438|回复: 5

[其他] 白居易写诗称颂的望江县令 ——以诗立碑,千古流芳

[复制链接]
UID
103144
回帖
8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8-3-5
发表于 2019-10-29 04: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受作者刘东先生委托,特将此文转至本地。

听过“麴信陵”这个名字的人应该不多,可能连他的姓“麴”(qū)字也不一定会读。但如果了解麴信陵生平的人,便会知道他是唐代舒州望江县令,是一位安庆历史上传颂千年的贤明官员,而且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专门写过一首名曰“立碑”的诗,称颂这位贤吏。


01 白居易的《立碑》诗
立 碑
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
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
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
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
为文彼何人?想见笔下时。
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
岂独贤者嗤,仍传后代疑。
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
我闻望江县,麴令抚茕嫠。
在官有仁政,名不闻京师。
身殁欲归葬,百姓遮路歧。
攀辕不得归,留葬此江湄。
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
无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抨击时政、讥评世俗的著名组诗《秦中吟》十首中的一首——《立碑》(图1)。白居易(772-846年)(图2),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出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白居易元和五年(810年)前在都城长安任职,根据《秦中吟》序中“贞元、元和间,予在长安”,可推知这组诗创作于元和五年或稍前的几年。
(图1)

白居易《立碑》这首诗的前半段,是讲当时盛行“立碑”之风气。立碑之风,始于秦汉,盛于中唐,碑文大多为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白居易生活的中唐时期,世家豪族滥立碑碣,低俗文人乘机牟利,以至一篇碑文赚得“万赀(资)”。当时贤者对此事多有讥讽,而且太多矫饰之词的碑文还会给后人留下疑团。
这首诗的后半段笔锋一转,讲述了一位望江县令麴信陵的事迹,其为官施仁政,抚恤孤苦无依的乡民,但他的事迹却不为京城高层所知。不过,望江当地人民却十分爱戴这位父母官,当麴信陵不幸殉职于县令任上后,百姓自发守候在发丧的路上,不忍让麴公离去,最后将麴信陵灵柩留葬于望江县江边。虽然并没有文人为麴县令立碑碣,但他的声名却一直为本县人所知。这正与前边所说中唐时盛行的“立碑”之风气形成鲜明对比,其意不言而喻。
白居易《秦中吟》组诗十首,基本每一首都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而白氏所选对比的对象显然都是极具代表性的,这也充分说明县令麴信陵的贤德以及望江人民对他的敬仰,在当时全国都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
(图2)

02
麴信陵在望江县的德政
继白居易之后,南宋大文学家洪迈曾写过一篇《书麴信陵事》(《容斋五笔》卷第七)(图3),较详细地记述了麴信陵生平、事迹;明代嘉靖《安庆府志》将麴信陵列入《名宦传》;明代洪武《苏州府志》、明代万历《望江县志》等也有对麴信陵记载。根据各类文献记载,大体可知:
麴信陵是吴县人(今江苏苏州),唐代贞元初年进士,贞元六年(790年)任舒州望江县令。任官期间,有仁政,爱民如子,抚恤孤寡老人。
(图3)

有一年,望江县发生大旱,麴信陵十分焦急,他虔诚的斋戒后,写了一篇《祈雨文》,命人将此文刻于铁版上,向上天、大神祷告求雨。之后,麴信陵又写了篇《投石祝江文》,说:如果有什么做得不好的,都是我县令的责任,请神明惩罚我、诛杀我,可千万不要迁罪于望江县的地方百姓啊!不久后,果然天降大雨,缓解了望江当地的旱情。
望江《徐氏宗谱》里记载了麴信陵在望江县令任上的一次举荐孝贤之事。大意是说:唐时望江有位孝子名叫徐仲源,其母得病,他割下大腿上的肉做成羹汤,为母亲治好了病。徐母一直害怕雨天的打雷声,每当阴雨天,徐仲源必会侍奉母亲左右,为她捂住耳朵。母亲去世后,雷雨天时,徐仲源又会跪在母亲墓前,保护“母亲”,上天也因此感动,雷电都会避开徐母墓地附近。望江县令麴信陵闻得此事,将徐仲源的孝行向朝廷汇报,唐德宗皇帝十分感动,下诣表彰徐氏,并筑孝义墩、白华轩。后来,徐仲源也登科成为合肥县令,也成为廉明的好官吏。(参见:宋康年《徐仲源墓》文,《安庆地区文物志稿》第二集,1988年。)
此事在明嘉靖《安庆府志》中也有记载:“仲源,生而仁孝,贞元中,母疾大渐不食,刲股为羹,以进母食,而疾愈。邑宰麴信陵以事闻,德宗叹赏。”


03
历代对麴信陵的纪念
在白居易《立碑》诗对麴信陵颂扬后,历代文人、仕宦既有撰文感怀者,亦有立碑、建祠纪念者。
(图4)

上文已说过,南宋洪迈(1123-1202年)写过《书麴信陵事》,洪迈在文中说他是因读白居易《秦中吟》十首中的《立碑》诗后有感而写,并追忆说他年少时曾在无锡钱伸仲大夫家借读过《信陵遗集》。洪迈文中还提到:唐代大中十一年(857年),望江县令萧缜将麴信陵的事迹刊石刻碑;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历阳(今安徽和县)人陆同任望江县令时,在汝阳(今安徽阜阳)得到麴信陵的诗作,并请人刊版印行,存放于郡库之中。
为了纪念麴信陵,望江县北隅建有“麴大夫祠”,明代万历《望江县志》记载,“麴信陵为县令,有惠政,民立祠也。祠毁,正统四年(1509年),知县王原即旧基建祠,立碑于侧。世传庙基即信陵墓也,题曰‘唐贤令麴君大夫之墓’。”明清两朝几百年间,麴大夫祠又经历了多次修缮,但最终还是尽毁,如今留有一块清乾隆戊辰年(1748年)望江县令徐斌拜题的“唐麴君大夫之墓”的石碑(图4),收藏在望江县博物馆。
(图5)

像麴信陵这样爱民如子的父母官是永远不会被人民遗忘的,2003年安徽省博物馆李晖先生曾撰写过一篇《值得承继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唐代麴信陵执政为民史实探索》的论文,再次追忆了这位贤吏,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2009年,望江县在原址复建了麴信陵墓及相关纪念设施(图5),供今人追思先贤,弘扬地方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3144
回帖
8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8-3-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9 09: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此文在六尺巷己发布,受作者委托,请有兴趣的朋友可与作者联系。作者,刘东,安庆人,安徽省博物馆书画研究专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UID
119857
回帖
310
金币
197 个
注册时间
2019-8-20
发表于 2019-10-30 21:45: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安庆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UID
119857
回帖
310
金币
197 个
注册时间
2019-8-20
发表于 2019-11-2 14:17: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3144
回帖
8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8-3-5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 12: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wjiuling 于 2019-11-8 22:31 编辑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1800569****,手机号仅放三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UID
119857
回帖
310
金币
197 个
注册时间
2019-8-20
发表于 2019-11-3 17:00: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安庆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客户端|皖公网安备34082702340930号|望江论坛 ( 皖ICP备18018829号 )

GMT+8, 2024-6-1 18:11 , Processed in 0.09900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