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806|回复: 2

[其他] 《雷池历代名人史话》(三十九)

[复制链接]
UID
77724
回帖
204
金币
7 个
注册时间
2015-4-30
发表于 2017-2-4 08: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
王彬彬
王彬彬,雷池高士人。解放军外语学院、复旦大学毕业,博士学位。南京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其研究作品获南京军区“前线文艺奖”,江苏作协一,二届“紫金山文学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奖”。著作有《在功利与唯美之间》等十余部。散文《这样的攀登者》选人全日制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
陈墨
陈墨,原名陈必强,雷池赛口人。文艺评论家。安徽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毕业,硕士。《中国电影周报》记者。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武侠文学学会理事。先后于《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金庸小说赏析》等20余部。
吴孟怀
吴孟怀,雷池太慈人。旅澳科学家。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博士。参加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研究。科研成果:水轮机叶片、汽轮机缸体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先后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奥地利莱奥本大学访问研究,同国际著名凝固数字仿真专家路德维希教授共同创建国际唯一多相凝固过程数字仿真“多普勒”试验室。于金属凝固仿真理论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先后应邀参加美日欧及亚太地区该领域的学术会议作专题报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2部。现旅居奥地利于莱奥本大学从事科研工作。
袁训来
袁训来,雷池鸦滩人。古生物学家。北京大学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硕士毕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微体古生物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石藻类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早期生命起源的演化及发展。
2002年评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标兵、2003年获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2005年,与美国科学家研究小组在贵州发现6亿年前地衣化石将地衣化石地质记录提前2亿年。美国《科学杂志》2005年5月13日发表这一研究成果。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于当日作了报道。获得八届江苏青年科技奖。著作有《陡山沱期生物群——早期动物辐射前夕的生命》等。
刘亚夫
  
刘亚夫(1913~1942)名彭年,字肖雷,号天亚,雷池杨林乡碧湖村人。
  刘出生于诗书礼义之家,8岁就读于塾师刘学渊门下。14岁丧父,因家贫而辍学。从此刻苦自学,学业有成。年十六,为求进取,离家外出,随县城鲁宏图等青年,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进步活动。
   刘以弱冠之年投笔从戎,途经华阳救生局,为倪文铮、陈知白留在局中任文牍。民国20年,经荐送入鄂豫皖保安团队干部训练班,结业后分配到安徽省保安团队,任少校团副。时值日寇入侵,全国人民正奋起抗日。民国30年,被委任为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区保安司令部参谋主任。不久,该部改编为安徽省十四游击纵队司令部,刘晋升为副司令。
  民国30年冬,日军气焰嚣张,调遣大批兵力,压向我津浦路以东。刘随保安司令马馨亭由驻地蒙城率部进驻津浦线东,防堵日军进犯。刘率兵三千,与敌相持数旬,激战多次,获重大胜利。次年元月,随部回师蒙城,途经灵璧高楼,遭敌伏击。刘身先士卒,率众突围,不幸左腹中弹负重伤,仍坚持顽强杀敌,终因流血过多,倒下马背,壮烈牺牲。遗体葬灵璧冯庙侧。十四游击纵队司令部同灵璧县政府联合召开追悼会,国民政府国防部颁发“抗日阵亡将士嘉奖状”,并对其家属予以抚恤。同年秋,县各界人士在烈士家乡召开追悼会,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和县各界人士纷致挽联。县长邓振民撰题的挽联是:“投笔从戎,一片雄心在抗日;为国殉难,千秋祭祀慰忠魂”。
                        蔡仲贤
  蔡仲贤(1865~1942)字国清,生于雷池香茗山南麓蔡家大屋(今麦元乡中山村)。殁于至德县马坑乡后河蔡坑。安徽最早的黄梅戏艺人之一。父亲蔡品瑞系业余徽班艺人。仲贤自幼受父辈戏艺熏陶,喜爱唱戏和山歌小调,但因家境贫寒,10岁时便去学砻匠。他白天做手艺,晚上随父学戏练功。一次,戏班在分亩岭演《许士林祭塔》,快开幕时,饰许士林的演员陡然患病,在一时无人顶替的紧急情况下,蔡仲贤自荐登台,出色地完成了这场演出。从此,他正式加入徽班学艺。年将弱冠,便学会《一捧雪》、《二进宫》、《三结义》等10本入门戏,掌握唱、做、念、打等舞台基本功。
  那时,唱戏的被绅士们视为“戏花子”,有辱宗族尊严;加之当时戏班内出现同姓结婚现象,蔡氏族长更认为是大逆不道,大批梨园子弟纷纷被迫下户出走。蔡仲贤年幼虽免遭其祸,一年后因世难年荒,只身流浪到广济、黄梅一带靠打砻子糊口。艰难的生活并不能熄灭他从艺的欲望,他还是白天打砻子,晚上唱几段“徽调”。日久,当地唱采茶调的艺人便相邀入伙合演。这时,蔡仲贤发现采茶调优美动听,且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于是努力学会了许多采茶调,并在演唱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徽调部分唱腔、动作程式和功法,巧妙地揉入采茶调中。
  光绪七年(1881),蔡仲贤在家乡正式成立采茶调流动班子,活跃于怀宁、太湖、宿松、潜山、黄梅一带。蔡仲贤貌美、声甜、功深。他既演文,又演武,既演主角,又演配角,无论演什么角色,都富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一次,戏班在廖河湾演《牌环记》,有一中年妇女,看过其中《打红梅》一出后,硬拉着她丈夫去后台找蔡仲贤。这时蔡仲贤还未卸妆,她亲呢地挨着蔡仲贤坐着,双手摸着蔡仲贤的肩膀说:“你好可怜呀,到我家去过。”丈夫笑着说:“他是装的呀!”她接着说:“我晓得他是装的,不是装的,还要被姜氏磨死哩!”丈夫拉她回家,她拉着蔡仲贤的手不放,弄得蔡仲贤面红耳赤,十分尴尬。
  光绪二十年前后,采茶调在蔡氏师徒的演唱过程中,不断吸取民歌小调和“徽调”、“高腔”、“平安调”的优美曲调,逐渐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小戏——黄梅调。到了清末,黄梅调班子如雨后春笋,布满了香茗山南北。蔡树友(蔡仲贤的儿子)、徐焕卿、胡在江、王掌一、董汉文、檀盛云、韦春台(太湖人)、胡普伢(太湖人,女)都纷纷组织班子,他们都出自蔡仲贤的门下,都打着蔡仲贤的招牌,一时出现“只见蔡仲贤的班子,不见蔡仲贤登台”的现象。这时蔡仲贤是以课徒授艺为主,登台表演为辅了,而广大观众却都以看到蔡仲贤登台表演为乐事。一次,蔡仲贤在太慈寺演《辞店》中店姐,一青年妇女听到后,倒抱着孩子就跑,等她赶到台下时,《辞店》已经唱完,蔡仲贤正在台上“打彩”(即兴表演,无固定台词),那妇女情不自禁地将孩子送到台上“打彩”。蔡仲贤便随机应变地唱起:“打彩的姐姐送神童,甘罗十二进皇宫,太爷、夫人随轿走,祖祖辈辈享华荣。”妇女听到后,取下孩子的银项圈作“彩礼”,蔡仲贤又唱起:“打彩的嫂嫂礼莫多,哪吒闹海动干戈,你送我乾坤圈一个,小小英雄怎奈何?”唱完把项圈还给了那妇女,台下顿时一片欢腾。
  民国初年,蔡仲贤的后辈杨润保组织起规模空前的黄梅戏班子——长春班,檀盛云、龙腊九、蔡南楼、柯竹贤等黄梅调俊秀咸集一堂,胡玉庭等也羡名前去拜杨润保为师。这时蔡仲贤已成为梨园子弟敬仰的祖师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9662
回帖
11014
金币
275 个
注册时间
2012-1-8
发表于 2017-2-9 19: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77724
回帖
204
金币
7 个
注册时间
2015-4-30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10: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
谢顶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客户端|皖公网安备34082702340930号|望江论坛 ( 皖ICP备18018829号 )

GMT+8, 2024-6-8 11:15 , Processed in 0.087174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