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__根 发表于 2020-7-26 21:29:02

培育说——

本帖最后由 草__根 于 2020-7-28 07:14 编辑


培育说——
    培育是个沉重的话题,是因为家长们对社会对孩子们的渴求,也是孩子们徘徊的十字街头。
    2570年已经过去了,从古至今培育界还没有谁敢说超越了教育大家孔老二孔老夫子先生,可孔子在当时却也只是落得个‘丧家之犬’之名,可见教育之难!    孔子虽不收学费,但要收徒弟三块腊肉。孔子的意思可能是:‘只要学生交伙食费,我没有不教的’。    在家孩子们最不喜欢家长说他人的孩子如何如何的好,孩子也会无情的反驳家长:‘谁家孩子好你找谁家的孩子做儿子’。可这能实际么?再孬,自家的还是自家的。
    培育也一样,现在都说他乡的培育之优的亮点,却看不到自家之好。结果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船迟又遇打头风’。
    你说你的,到头来吃亏的并不是教师,他们会继续领着他们的薪水过着他们的日子而毫无损伤,吃亏的是孩子们的成长期已过,家长的承受期已来。
    谁家的孩子谁家养,不要去比着无味的临渊羡鱼,那只会是鸡飞蛋打。
    声讨人人会,那是看到了结果,过程人人推,那是无所适从。
    怨不出优秀,也羡慕不出优秀。对孩子如此,对教师更是如此。
    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只是不知如何对待孩子,因为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又使得自己为奴。
    没有不爱学生的教师,只是真正的爱不会产生在老子天下第一的高压!    一心指望贵人相救的祈盼,一味望着那山总比这山高的指责,一直心存孩子总是他人好的埋怨,等等这些思维肯定是培育着误人生的思想。
    德智体不仅仅是对孩子,人人都需要全面发展。


    【百度】: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一个人的)外形、相貌,是细枝末节(或“不重要的”)。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
    可见培育一直被人嘲笑一直被人崇拜的矛盾古之有之。    他山之石虽可攻玉,但也不能完全去指望远水救渴。    唾沫出口必是污垢,用他人的成功过多讽刺自家的失败,也只能会是使自身期待目标离自己越来越远的悲哀。    埋怨本是一种渴求中的期盼,但极易转化成嘲笑与奚落,这对事物只能是适得其反的结果。    这山望得到那山的美景是共性,只可惜很少有人能真正感觉得到自己脚下站着的是脚踏实地。
配图:望江望东长江大桥


修身养性 发表于 2020-7-27 08:38:46

{:7_594:}{:7_685:}

ccf4329 发表于 2020-7-27 09:42:59

培育的哲理,让人受益多多!{:7_704:}

13579举世无双 发表于 2020-7-27 10:48:00

议论非凡,有价。

南山尼溪 发表于 2020-7-27 13:19:55

说的有理,才得如愿又平常。

草__根 发表于 2020-7-28 07:39:42

修身养性 发表于 2020-7-27 08:38


谢谢!早上好{:7_594:}

草__根 发表于 2020-7-29 10:48:46

ccf4329 发表于 2020-7-27 09:42
培育的哲理,让人受益多多!

谢谢曹教授点评{:7_594:}

草__根 发表于 2020-7-30 11:59:37

13579举世无双 发表于 2020-7-27 10:48
议论非凡,有价。

谢谢点评,问好{:7_594:}

草__根 发表于 2020-7-31 12:37:25

南山尼溪 发表于 2020-7-27 13:19
说的有理,才得如愿又平常。

谢谢尼溪老师点评{:7_59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培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