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华子 发表于 2022-11-11 18:18:11

读杨叔子

       杨叔子作为一位科学家,因为与数学家苏步青一样重视人文,喜欢文学,擅长诗词创作,早就被语文和诗词领域所熟知。
       今年十一月四日杨叔子去世,《中华诗词》上专门刊发了他身前创作的诗词,虽然不是全部,但也可以看出他的精神风貌和文学艺术追求。
       首先,我们从他的诗词作品的思想感情来看。对国家发展的描写和礼赞,是他诗词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题长江大桥傍照》
滚滚长江滚滚情,钢龙奋起破空凌。
最当天堑通途后,无限深情绕北京。
这应该写的是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在当时建成长江大桥是了不起的建设成就,作者纵情高歌“无限深情绕北京”。
       对家乡的热爱与对国家的热爱是一样的感情,大而言之为国,小而言之为家,这就是家国情怀。
《全家同回湖口游庐山》
假期故里一家游,孙辈初来乐不休。
登我钟山情脉脉,顾他湖水意悠悠。
葱茏四百旋飞上,云雾三千瀑泻流。
五十二年情似昨,风光险异乐相酬。
      杨先生是江西人,重回故里,“乐不休”“情脉脉”“情似昨”,直抒胸怀,表达了对故乡的一往情深。
       对爱情的歌唱是家国情感的一部分。我们经常说,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彼此促进,收获完美人生。
鹧鸪天·金婚日感赋
本拟佳期诉寸衷:当年一见梦魂从。戎装北国英姿念,倩影燕园密意通。      惊恶境,越危峰,偕行执手更心融。纵然“耋”近情难老,共惜青山夕照红。
       杨先生与妻子徐辉碧1960年结婚,徐辉碧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从同学朋友到夫妻,而夫妻风雨五十年,人老情难老,“共惜青山夕照红”,着实感人,也令人羡慕。
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可以说是家国情怀的必然体现。中国高等教育界广泛传颂着杨叔子的一句名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就是落后,一打就垮;然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民族传统,没有人文文化,就会异化,不打自垮。”
       从以下两首诗词即可见他的民族文化的情怀。
《浪淘沙·游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文宗,仰止心同。茂林修竹郁葱葱。警句名碑千载诵,悬瀑高风。       《揭示》感朱公,理至情浓。先贤后哲凛相从;沥土穿岩流不竭,泉石淙淙。
      《游殷墟有感》
殷墟名久仰,亲见胜传闻。
古国图书馆,当家甲骨文。
武丁开盛世,妇好建奇勋。
华夏筑基者,昂昂立虎贲。
       前一首表达的对儒家传统文化的肯定与归依。诗中《揭示》即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它强调父子间要有骨肉之亲,君臣间要有礼义之道,夫妻间要挚爱又要有内外之别,老少间要有长幼之序,朋友间要有诚信之德。这就是“五教”的纲目。作者认为这种儒教文化会“沥土穿岩流不竭,泉石淙淙”。后一首,抒写仰慕殷商文化,认为它是“华夏筑基者”。
       对宗教的关注也是他的人生感悟的一部分。从
   《临江仙·观乐山大佛》可知:
危坐临江凝慧眼,凌云法相庄崇。苍生永共贯长虹。风霜难剥蚀,昼夜度从容。   利锁名缰何所益,觉来五蕴皆空。三河怒汇镇蛟龙。波罗僧揭谛,妙在不言中。
      佛教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大意思经历过经历过,超越经历过,完全超越经历过,觉醒欢呼…在庄崇佛法的感召下,本具慧根且人生体验丰富的杨先生一句“利锁名缰何所益”,直是从肺腑中道出。
       在杨叔子先生那里,对事业的追求与对人才的培养是融为一体的,也看两首诗作:
《喜闻增选为学部委员喜赋(两首选一)》,
其二
风雨兼程五八春,雄鸡一唱九州晨。
红旗猎猎征新路,黑浪滔滔战恶津。
总赖宏文群有力,频加重任我唯真。
心如明月情如水,笑作梅花寄此身。

《七十五周岁答谢诸生设宴祝贺》
绛帐团欢祝嘏筵,南情北意汇晴川。
得时后代超前代,识路前贤励后贤。
水曲千回终入海,心诚一片可撑天。
今朝七五开颜乐:强我中华有铁肩。
       第一首是杨先生在1991年评为院士后借诗咏怀,“频加重任我唯真”,敢于担当,追求真理,正是一位大先生的心声。后一首表达不满足于自己有成,更要“识路前贤励后贤”,谆谆教诲诸生“水曲千回终入海,心诚一片可撑天”。这一联见识高远,境界豪迈,诚为佳句。
还有一首《西江月·赞喻家山》似乎不可不提:

昔日冈荒岭秃,今朝林密峰青。阁亭碑径向人迎,仙窟中藏妙境。   汝自岿然耸立,凝成一体坚贞。豪情敢与竞群英,无愧他称“缩影”。   

注:(1)仙窟妙境,指在喻家山洞中建的国家引力研究中心。(2)“缩影”,指华中科技大学被誉为新中国髙教发展的“缩影”。
       喻家山也是杨先生科技人生的缩影,体现出特别的意义。

       杨先生不仅自己一手是科技一手是诗词创作,而且还将这种人文与科技结合的精神传给弟子。一般的非科技领域的人写科技攻关,总给人“隔”行的感觉,没有科技人员自己来得真切。杨先生可以说是“劳者歌其事”:
《赞曲轮连杆颈车床难题攻关胜利》
何惮攻坚难上难,洋人无奈国人担。
心同厂校争筹策,戮力师徒不计班。
数据严思征兆识,缘由细析处方探。
蓦然妙解连环结,心共苍山一片丹。
       中间四句细写攻关,最后两句写出解结之心情,升华情感,妙在景语结情,余韵悠悠。
       他的弟子韩倚云,任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博士后,研究方向:航天宇航技术、智能机器人、工程可靠性,诗词与科学。现任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她的科技诗词与杨叔子一脉相承,在当代很具代表性,举一例:
《西江月·余设计某款机器人,人言貌类犬子,犬子闻之不悦,戏作》
程序从头输入, 四肢设计精微。学人话语仗人威,双目堪察敏锐。
布局总能长胜,作诗完美生辉,小儿看罢手轻挥,“我岂无心无肺。”
       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既是科技行家又具蕙质兰心,这就是韩倚云。

       以上虽然涉及到杨先生的诗词艺术,但重在思想情感,下面肤浅地分析一下杨先生诗词艺术。还是结合具体作品,或许能给不熟悉杨先生作品的读者提供欣赏方便:
《游昭君墓 》
青冢荣芳草,朝霞绚彩生。
春风醒莽野,朔漠涌新城。
曲曲琵琶诉,弦弦骨肉情。
佩环云外祝,一统庆升平。
       咏昭君诗词历来名家名作甚多,但杨先生写出了我们这个的时代特点,一“醒”一“涌”写朔漠巨变,景是新景,情是新情,昔日“环佩空归夜月魂”,今日“环佩云外祝”升平。作者思接千载,想落云外,借昭君之祝,表自家之愿。
《中秋夜望月书怀》
碧落无云迹,清光遍地明。
幽香矜桂溢,妙曲恣虫鸣。
放眼惊银洁,抬头喜玉盈。
今宵耋龄话,双照倍含情。
       对仗工整,炼字精当,结句情景交融,满满的月华满满的幸福令人羡煞!
《再读林语堂有感》
其一
京华自古积烟云,解笑浮沉万绪纷。
欲把一麾函谷出,无为大道自知闻。
其二
散却繁华玉石焚,京华自古积烟云。
洪波一曲无寻处,雪爪留痕作故闻。
其三
败寇成王近典坟,争名夺利乱纷纷。
京华自古烟云积,衣狗斯须织锦纹。
其四
人生毕竟是篇文,出世难同入世分。
变幻无端孰评说,京华自古积烟云。
      人世繁华如烟云,名利纷纷,评说纷纷,杨先生科技攻关,成果丰硕,但也不忘感受人生,品味《京华烟云》的名著,以艺术手法表现自己的感悟:无论是道家无为,还是苏轼雪爪留痕,抑或称王败寇,永远的人世无尽的烟云。“出世难同入世分”,恐怕要到一定的人生高度才有此感悟吧!
       在《飞机上观云》中,作者直欲窥破大道:
振翅飞翔在九重,奇观纵目妙无穷。
棉堆密密驰狂兽,雪海茫茫涌乱峰。
厚薄高低随积叠,淡浓明暗任裁缝。
休言变幻真无定,大道深藏大道功。
      “功”是一个多义词,我理解为物理学名词,即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能的转化 ,这也符合杨先生的专业。一切变化都有它的原动力。杨先生的人生原动力就是家国情怀吧。

      杨叔子为什么要提倡科研与人文并重?我想,对于我们个体的人来说,生活中,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调节了生活,有益身心。思维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除了调剂大脑,也有利于彼此提升。我肤浅的认为,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本来不是绝然分开的,只是为了便于教学和表达,将他们分开讲。逻辑思维偏重于抽象与推理,形象思维偏重于具象与想象。想象有时也要沿着一条线展开,否则混乱。推理注重逻辑链条,有时需要借助发散思维求得突破,否则容易僵化。我记得北大数学院学生吴清玉遇到一道不等式难题,苦苦思索,很长时间不得突破。一次在一个火锅店里突然来了灵感,她冲回寝室,拿出笔与纸验证,结果是正确的。
       这很象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与钱学森听音乐获得灵感的情形,似乎很神奇,其实也很好理解,人的身心放松是有利于获得灵感的。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彭凯平说:“人不是靠压力做出伟大的创新业绩,压力让人能够做自己最熟悉的事情做到极致,所以不需要动脑筋的简单的运动技能,压力是有效果的。压力都让人的创新精神衰竭,凡是需要我们心智能力的一定是在轻松愉悦的状况下。”顶尖科学家颜宁最近在深圳演讲时说:“勤奋本来是好事,但是太累了,会挤占梦想与灵感的空间。”
       而音乐与文学艺术往往就能能让人愉悦、放松,能激发人的灵感。颜宁的描述,周末爬山,划船,喝咖啡吃甜点心,本身就充满心灵的自由和浓郁的人文气息的。

       为什么要提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
       杨叔子是这样深思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国家的地理、历史知之甚少,对悠久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甚至都不能掌握自己国家的语言,那怎么会对祖国产生深厚的感情呢?怎么会为民族服务呢?鉴于此,杨叔子希望通过实行文化素质教育,通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来培养爱国情怀与创新意识兼备的现代大学生。

       作为一位科学家,作为一位工科院士,科学方面的造诣自不必说。但是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一位理工科大学校长,作为教育家,他主张“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必须两翼齐飞、不可或缺,率先在全国理工科高校中扛起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大旗,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022.11.1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杨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