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2439|回复: 26

[散文] 小蒜

  [复制链接]
UID
14798
回帖
1212
金币
37 个
注册时间
2010-11-16
QQ
发表于 2013-3-25 20: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西北海
本帖最后由 持花战士 于 2013-3-25 20:17 编辑

           今天,看到望江论坛网友“国哥”关于“小蒜”的贴子,文字配图片,一看到那青翠碧绿、郁郁葱葱的模样,就充满了怜爱,我也仿佛闻到了老家三月三时那股青香的小蒜的味道,那香味经久地弥漫在思绪里,如轻烟缭绕,缠绕着、追逐着脑海里那尘封已久甚至远去的记忆。
      小蒜是一种野生的,类似于韭菜的植物,我专门在百度里查了一下,野小蒜,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薤白、野蒜、小根蒜、山蒜、菜芝、小根菜。主要生长于山坡湿地,田边草丛中。中医学认为小蒜具有温补作用,可健脾开胃,助消化,解油腻,促进食欲。对体弱者而言,小蒜可润中补虚,使人耐寒。另外,小蒜的钙、磷等无机盐含量极高,经常食用有利于强健筋骨,特别对于成长期的儿童和缺钙的老人有良好的营养价值。
      虽然是野生,但对于它的名字,老家是不会在它的称谓上再加个“野”字的,小蒜就是小蒜,没有什么野跟家的区别,这可能是源于一种特殊的爱,也是老家人纯朴、厚道的写照。就像老家各种可口的野菜一样,没有一种名字是带有“野”字的。比如“水芹菜”、“地菜”、“蓠蒿”、“马艳子汗”、“卤柞红”“乔麦红”、“酸茎管”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野菜,但它们的称呼,从来就不带有“野”字。奶奶说,这些菜,在五七、八年,那可是好东西,早就被挖光了。灾荒年代,到山上扯一把小蒜,和着清水一煮,就是一盆绿油油、香味四溢的汤。在那个特殊岁月里,一把小蒜可是救了不少乡亲的命!我近期看过《一九四二》,那种饥饿的景像、那种集体逃荒的凄凉,那种吃树杆、嚼杂草的艰苦岁月,那种为了一块饼干可以出卖肉体完全荡然无存的尊严,在物质生活较为丰富的今天,真是极具震憾力和感染力!可以想像,那时候如果能拥有一把小蒜,该是何等的奢侈啊!因为小蒜的特殊贡献,我理解了乡亲们对它的那份特殊感情!
      每年离三月三还有十几日的时候,奶奶总是在接我们放学的路上,或是一家人在一起吃晚饭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跟我们提起一些重复的话题,话总是那句,“三月三,要做粑,粉还没牵,小蒜还没扯呢……”我理解奶奶的意思,放学回来的路上,一群小伙伴就开始跑到山上,去小麦地头寻小蒜,第一天去看,小蒜才刚冒出点头,黄黄的、嫩嫩的,像初生的婴儿;第二天去看,小蒜已经长了一厘米出来了,叶子也慢慢转绿,一根苗慢慢地变成了两根、三根;第三天,第四天,小蒜开始长得有一个小指长了,一根一根的,努力地长着。有小伙伴准备伸出指头去掐时,立即被带头的,高一年级的孩子制止,“不能掐,还要长两天才好,现在还不香”。下这道命令的孩子叫国梁,是那时候的“孩子王”,在我们这群小屁孩当中,国梁的话就是命令,不容半点质疑!国梁放了话,我们都不敢动,只好看看摸摸小蒜的青苗,遗憾地下山。
      我经常在无人独处时,想一些奇怪的问题,有时会想到小时候的事。我至今仍弄不清楚,小时候大家怎么就那么听国梁的话,他也就比我们长得高一点点,人也不是很帅,我还经常发现他在学校的白石灰墙上擦鼻涕,用手指揩着鼻涕学鲁迅写“早字”。好像人真的很奇怪,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听一个人的,小时候是听国梁的话,上中学了,听那些会泡妞,会吹口哨、会打响指的同学的话。现在工作了,好像有一些不是领导的人,他们讲话有时比领导还要管用,他们得到的“马路”消息有时比领导得到的还要早,所以我们也得听他们的,因为一道消息,就会事关我们的升迁去留。我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但小时候就是知道,什么事一定要听国梁的。
      三月三近了,奶奶的米粉也磨好了,就等我们去掐一截绿油油的小蒜回来,晚上就可以做小蒜粑了。三月初二的傍晚,国梁终于发出命令,所有小伙伴一起去“上头山”掐小蒜。“上头山”是埋葬祖先的山头,也叫祖坟山,小蒜有了祖先们的看护长势喜人,整个村里就属那个山头的小蒜长得最好。哪块地里的小蒜最肥最长,国梁早就侦察好了,一伙小朋友飞也似地跑到目的地,就赶紧掐起小蒜来。小蒜已经长到筷子那么长了,嫩绿嫩绿的,十分诱人。一根一根地齐根掐断,整齐地放进书包,顿时,一股蒜香味就直冲进我们鼻孔,是熟悉的味道,像葱的味道,又没有葱那么大的刺激,我们闻到的是较淡的、清清的香味,带有一股泥土、青草的芳香。等到每人都采了一大把,将书包塞满时,国梁便说了句,回去吧,家里等着小蒜做粑呢。大家便飞也似的冲回各自的家中。
      奶奶看到我们采了这么长、这么多的小蒜,高兴得很,直夸能干,我们也像做了大事的功臣一样,很自豪、很兴奋。奶奶将小蒜洗净,切成小段,和在粉里,与粉一起揉搓,白白的米粉里立即渗透着小蒜的清香。粉和好后,奶奶和妈妈开始做起小蒜粑来,可随意做成各种形状,有梳子形、有包子形、还有的根据家里小孩的生肖,做成各种动物的形状,白白的米粑上点缀着青青的小蒜,白配绿,很好看。有的为了迎合自己的口味,还将粑里包上“雪里红”咸菜,像包包子一样的做法,使小蒜粑的品种变得繁多起来。
      粑做好后,上笼蒸30分钟左右,第一锅就可以出笼了,冒着热气,透着小蒜香气的小蒜粑真是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等送给祖宗、灶神吃过后,我们便开始狼吞虎咽起来,包着雪里红咸菜的粑最受欢迎,一口能吃好几个。不能写了,要流口水了……
      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可以从童年长成少年、变成壮年、直至老年,可以从少不更事变成世事初识直到识尽人间愁滋味,但对于小蒜来说,它的味道应该不会变,应该还是记忆的味道,应该还是记忆中羞涩的嫩绿,应该仍是长不大的孩子,因为记忆没有变、思绪没有变、那片生它、养它的泥土没有变。成片的小蒜一定还在故乡的田野里、山头上生长着、弥漫着,怒放着,去迎接属于它生命中的一个又一个春天。
    再次感谢望江论坛坛友“国哥”,是你让我想起要写这么一篇文章,带我们一起去回味记忆中的“小蒜”!

评分

参与人数 22 +560 威望 +217 收起 理由
江山如画 + 16 精彩
凉拌黄瓜 + 20 + 5 支持原创
雷水一小生 + 12 睹物,思人,忆往昔
网络随缘 + 14 精彩
浮生烙梦 + 30 + 8 很给力!
寻美 + 22 支持原创
癫者 + 30 很给力!
温暖之家 + 22 精彩
华哥 + 30 + 9 很给力!
今我 + 25 又是一年三月三
泡泡女兵 + 40 + 10 捺小蒜
清风无痕 + 10 支持原创
唱不到结局 + 20 很给力!
骁洪 + 20 + 20 支持原创
虔诚无语 + 40 + 40 支持原创
ぅ貝勒爺ぁ + 50 + 20 很给力!
莲子 + 35 + 20 支持原创
夏☆荷 + 32 + 7 很给力!
国哥 + 30 + 30 支持原创
唐伯虎点蚊香 + 30 + 20 支持原创
刹那芳华的孤寂 + 22 支持原创
十月金秋 + 30 + 8 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喜欢文学的朋友,加我QQ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50509
回帖
18512
金币
261 个
注册时间
2012-9-25
发表于 2013-3-25 20: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安庆
想7啊,我们这里7小蒜粑是油煎着7,油煎到金黄的时候,最好7,特别是外面那一层阔子,脆脆的,很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47955
回帖
1654
金币
56 个
注册时间
2012-6-3
发表于 2013-3-25 20: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安庆
大爱!
执着如尘,
            是徒劳的无功而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8430
回帖
6016
金币
69 个
注册时间
2011-11-21
发表于 2013-3-25 20: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安庆
世界上不得不承认的七个事实 1.你不可以将肥皂水放在你的眼睛里。 2.你数不了你有多少头发。 3.当你舌头伸出来的时候你不能用鼻子呼吸。 4.你正在做第三条。 5.当你在做第三条的时候,其实你觉得是可行的,但是你看起来会像狗狗一样。。。 6.你现在在笑,因为你被整了。7.找一个群,给自己报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731
回帖
7517
金币
642 个
注册时间
2009-9-23
QQ
发表于 2013-3-25 20: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安庆
小蒜的清香果然诱人,让楼主不能自己,时隔四个月,终又操刀,做出这篇东西让坛友们品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4651
回帖
4125
金币
31 个
注册时间
2010-11-4
发表于 2013-3-25 21: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安庆
{:soso_e183:}能够勾起我们童年的记忆也是一番享受。。。貌似那份纯真往事被现在忙碌的生活搞得没机会去回忆了。。。感谢小蒜给我们带来了回忆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8543
回帖
5362
金币
66 个
注册时间
2009-12-22
QQ
发表于 2013-3-25 23: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安庆
酒喝多了~只看了前段部分~得出一个结论:小蒜 = 小三  再好吃的也有个野字在里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49601
回帖
9413
金币
252 个
注册时间
2012-9-1
发表于 2013-3-26 07: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
很给力!   
珍爱每一个对你好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691
回帖
3029
金币
35 个
注册时间
2009-2-21
发表于 2013-3-26 09: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安庆
呵呵,持花战士……你好!读罢此文,令人浮想联翩,先不说此文的艺术性,我要说的是,此文以平淡的风格再现了当代望江农村的生活场景,叙述了当时的风俗人情,能看到一些古老风俗的遗存。比如: 粑蒸好后,……等送给祖宗、灶神吃过后,才开始吃,这反映的是数千年来中国人对天地、对神灵、对祖宗的崇拜,而且渗入到每个人的血液里,做这些都是自觉的、崇敬的,并非别人请求、指令或强制。这些,现在还有人能够做得到吗?现在的家庭基本也不在家里做粑做饺了,即便做,有谁还会先敬献给祖宗、神灵?再过二三十年,老一辈人不在了,风俗、传统将荡然无存。恐怕我们的下一代也只能从你的文字里去揣摩民间风俗了。
另:有些望江方言最好还是做点注释,要不然,即使是望江人也未必都能看懂。比如:“三月三,要做粑,粉还没牵,小蒜还没扯呢……”。粉还没牵,这里“牵”,望江后山人把推磨,叫做“牵磨”。

评分

参与人数 1 +15 收起 理由
ぅ貝勒爺ぁ + 15 严重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劳形案牍,诗书可乐;寄趣湖山,宠辱不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53100
回帖
1042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3-3-4
发表于 2013-3-26 13: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安庆
已阅完,就像偶小时候被你看见了一样,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4348
回帖
23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1-12-16
发表于 2013-3-26 17: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安庆
读完这篇文章,真的有些馋三月三的粑了{:soso_e1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48625
回帖
1381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2-7-10
QQ
发表于 2013-3-26 18: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还过几天就可以回家7妈妈做的小蒜粑了!期待中!!!!!!!!
平安做事,低调做人,和气生财;创业未成,战友仍需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4788
回帖
7043
金币
6 个
注册时间
2010-11-15
发表于 2013-3-26 19: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安庆
我今年已经吃过2次了。{:soso_e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52783
回帖
1122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3-2-17
发表于 2013-3-26 22: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安庆
写得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51189
回帖
14544
金币
4965 个
注册时间
2012-11-3
发表于 2013-3-26 22: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安庆
呵呵,,,
或许,该走远的己走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客户端|皖公网安备34082702340930号|望江论坛 ( 皖ICP备18018829号 )

GMT+8, 2024-6-2 15:46 , Processed in 0.117818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