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184|回复: 3

鲁迅的投枪误伤过谁?(转来的)

[复制链接]
UID
12220
回帖
27960
金币
13 个
注册时间
2010-7-3
发表于 2010-9-3 09: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合肥
本帖最后由 微言大义 于 2010-9-3 10:18 编辑

鲁迅,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在此不再赘述。鲁迅以语言犀利尖刻极具杀伤力而著称,可是有时对问题也难免偏激。政治而外,鲁迅一生中对哪些问题产生过误解并因此伤害过那些捍卫者呢!
  
  一、京剧
  
  鲁迅不喜欢京剧,这点初中学生都能从《社戏》一文中可见一斑。鲁迅在《论照相之类》等文章里,鲁迅直接把批判的矛头对准了梅兰芳,用他擅长的极端讽刺和挖苦的手法,对梅“麻姑一般的‘天女散花’、‘黛玉葬花’像”进行了近似恶毒的抨击,“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的,而且最普遍的艺术也就是男人扮女人。”厌恶之情,溢于言表。
  
  鲁迅对于京剧的批判是从政治角度的,在那个刀兵四起、国将不国的年代,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能否认京剧的存在价值。对梅兰芳也进行过人身攻击,说“男人看的是扮女人,女人看的是男人扮”存有过激。鲁迅要战斗,却对京剧和梅兰芳本人产生了误伤,以至于建国后,在历次的鲁迅纪念会上,担任了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和中国文联副主席的梅兰芳先生不仅从不讲话,而且很少出席,勉强来了,也往往是迟到与早退。
  
  二、中医

  鲁迅骂中医是骗子,这点高中学生从《〈呐喊〉自序》中可见一斑。这是因为鲁迅的父亲在患水肿后被“庸医”(其实是当时绍兴著名的中医)用经霜三年的甘蔗、原配蟋蟀一对、败鼓皮丸之类稀奇古怪的中药治死。鲁迅因为自己父亲病没治好,痛恨中医而产生的偏激看法。后来鲁迅到日本学医,“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鲁迅文章中处处可见对中医的批评、否定。1925年孙中山患肝癌晚期,协和医院宣告束手无策时,他仍然不愿服中药。鲁迅对此十分感动,写道:“人当濒危之际,大抵是什么也肯尝试的,而他对于自已的生命,也仍有这样分明的理智和坚定的意志。”(《集外集拾遗.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鲁迅后来也说:“中医,虽然有人说是玄妙无穷,内科尤为独步,我可总是不相信。”自称“只相信西医”。(《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
  鲁迅至死没有看过中医,也没有发表过任何赞扬中医的言论,说明他在晚年并没有改变对中医的看法。
  
  三、古文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鼓手之一,鲁迅从进化论观点断定“古文已经死掉”。其实从进化论观点看,从上古秦汉三国魏晋六朝文到唐宋文、明清文再到民国初期的浅显文言,实在是不停地进化呀!在进化过程中,传承关系也一直在起着藕断丝连的作用。很显然,革新不可能一步到位,历史也总是不断发展的。
  
  鲁迅和同时期其他精英学者顺应当时全面革新的社会形势,使新文化革命得以很快进行。使得更多的平民大众能够接近和学习,这是普及教育和传播文化的最大意义。但是有些观点不无偏激。比如鲁迅说文言文容易引起歧义,并举例“此生与彼生”,你就不知道是说的“这个人和那个人”,还是“这辈子与那辈子”。这就有点强词夺理了,“此生与彼生”单拿出来固然不知所云,但放在一定的语境中,我想不至于引起歧义。如不在特定语境,现代白话文产生歧义的现象也很常见。
  
  此外,鲁迅还认为汉字不如字母文字先进,提出过要废除汉字。汉字的一些固有的优越性和可以微机输入等事实也证明这一观点有失偏颇。
  
  京剧正被大力推广,中医养生也正在热炒,古文尤其国学也正如火如荼。事实证明,这位被称为“民族魂”的大人物也毕竟是人而不是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特定生活环境下的鲁迅也还是有着自己认识的局限性。
QQ:1035028787(微言大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2918
回帖
1006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0-8-3
QQ
发表于 2010-9-3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安庆
沙发
文学方面不懂
有时候不太熟悉的人只要有笑容在总是会感觉那么亲近。上海别墅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1871
回帖
849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0-6-10
QQ
发表于 2010-9-3 09: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安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特定生活环境下的鲁迅也还是有着自己认识的局限性。

有理...看他的文章都觉得很偏激...
          停停... 走走... 总是找不到出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2835
回帖
1500
金币
2 个
注册时间
2010-7-30
发表于 2010-9-3 10: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安庆
大义帖必顶之。。。
处世莫惊毁誉,只我是,无我非,任人短长;
立身休问吉凶,但为善,不为恶,凭天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客户端|皖公网安备34082702340930号|望江论坛 ( 皖ICP备18018829号 )

GMT+8, 2024-6-17 18:00 , Processed in 0.111960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