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554
- 精华
- 0
- 阅读权限
- 90
- 最后登录
- 2018-5-18
- 在线时间
- 179 小时
- UID
- 6184
- 回帖
- 271
- 金币
- 0 个
- 注册时间
- 2009-8-29

|
2009年12月13日 08:42钱江晚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3条
见过“糊弄”人的,没见过这么“糊弄”桥的!近日南京耗资5000万新建一年的汉中门大桥三十多根栏杆开裂。接到投诉后,施工单位竟连夜用胶水将裂口糊上欲盖弥彰。
如此诠释“糊弄”一词,我真佩服这座“桥裂裂”。惨痛的事实是,“胶水门”这些年上演了许多出。北京5岁小女孩小叮当,在家玩耍时被壁炉砸死,调查发现,壁炉和墙体之间没有任何金属部件加固,而是用胶水粘在墙壁上。我想胶水厂家也委屈,不用胶水恐怕这糊弄早露馅了,你看各地的楼脆脆楼倒倒几兄弟的下场,傅彪早就说过,泰勒,泰勒,我们中国演员早就集体补过钙了,就差一步,就差一步啊!没来得及为你们美国演艺界补钙……
照片上看,桥裂裂有30多处伤口,有些裂口缝隙宽到足以塞进成年男子的手掌。纳税人5000万元买来的“形象工程”刚刚上岗一年就这副破落形象,地方ZF的形象往哪里搁?
不过官员的“糊弄哲学”还没有完。例如这位南京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处领导辩解,“在没调查清楚原因前,也不敢武断下结论就是质量出问题,也有可能是热胀冷缩等原因造成”。还没有调查,这位官员先就急着往“热胀冷缩”理论上靠,而不是先说说不雷的话,例如质量无小事,宁抓一千个建筑商,不建一个豆腐渣,让恐慌的公众先消消气。
糊弄一词在老百姓的方言里也叫“捣糨糊”,古代也是胶水的意思。当年有温州小商人做鞋,把硬纸板用胶水糊上,糊弄消费者;官商勾结造豆腐渣,把混凝土用胶水粘上,可不仅欺骗老百姓,还糊弄了上级、糊弄了法律、糊弄了公信力。
这“糊弄牌”胶水粘合了官和商,毒害的是全社会。当初毒奶粉一曝光,地方ZF和三鹿老板也忙着糊弄,一边封杀舆论,一边花钱封口,一边开新闻发布会修补形象,用胶水往脸上贴金。最近,牵涉几千人、涉及数亿元的上海钓鱼执法案,只有两名官员因“损害ZF形象”被警告,胶水裱起了ZF形象,不知道能否修复了社会利益,是不是弥合了道德裂痕。
糊弄不是万能胶、法治不是捣糨糊。现代文明是程序文明,是公权力的来源、分配、转移和运作的程序之治。单靠糊弄粘合不了民心裂缝,胶水糊的大厦更抗不了民意地震。
后记,看了这报道,不禁想起新修的张坝桥,将来应该不会有如此命运吧!祈愿:s84p
周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