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皖江轻舟 于 2013-9-13 13:00 编辑
浅析悬壶轩先生的绝句《秋思》
白露丹枫铺满天,屋旁银果染晴帘。
我持黄叶描秋景,却让乡愁占半边。
(2013、9、白露节)
这是悬壶轩先生吟于今年白露节的一首尚好的绝句,意境、遣词用语、章法,都很老到,读来余香满口。试浅析如下,与大家共同切磋。
白露丹枫铺满天,屋旁银果染晴帘。岁序金秋,节逢白露,白露之下,漫山遍野即将丹枫似火,伴随着朝霞暮霭映红整个天空。这是从大处着笔,而且为下文奠定了基础。房屋旁边的银杏树上,诸多果实缔结在披垂的青枝,如珍珠缀帘一样,在阳光的映衬下夺人眼目。银杏,与水松、水杉并称三大活化石,其果又叫白果,叶与果均具有药用价值。这是作者岳母家院内的树木,目前三丈多高,耸入云霄。传为其先岳父采用江南朋友赠送的苗木,亲手栽植,后经作者移植,精心培育,至今已近四十年矣。植树者已去天国十载,如今树已果实累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睹物思人,愈加怀念。何况作者年近八秩的岳母,又因脑出血偏瘫在床,时已半年。作者本人也九死一生。此联虽是妆眼前之景,却饱含着作者浓厚的情感,为下文作坚实的铺垫,实乃“深藏爪牙,含而不露”是也。
我持黄叶描秋景,却让乡愁占半边。历经春天的播种,夏日的耕耘,到了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整个世界一派金黄,让人喜悦。然而,秋天也因落木萧萧而极易让人伤感。秋风之中,多情的作者顺手捡起一枚金黄的树叶,以此为画笔,来描绘一幅金秋银杏图,可是浓郁的乡愁顿时涌上了心头,居然占据着画面的一半。第三句转出新意,结句顺水推舟,水到渠成。绝句行文至此,戛然而止,到底是什么“愁”,让作者如此牵肠挂肚,触目惊心呢?作者并没有说,言尽意未尽,藕断长丝连。给读者留下了回味想象的空间。这,便是诗与文的根本区别。
此诗工于发端,一气呵成,通俗易懂,笔法老到,语言浅显,寄意很深。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诗中有画,画中寄情,情在景中。前三句绘眼前之景,结句抒心头之慨,想象十分丰富,让人回味。运用了白露、丹枫、银果、晴帘、黄叶五个修饰词语,把秋天的景色渲染得五彩缤纷,“不是春光,胜似春光”。且白露丹枫、银果晴帘,分别在两句中自对。首尾遥相呼应,结句的“占半边”紧扣起句的“铺满天”,用枫叶的漫天红彩,来反衬浓浓的乡愁,读罢益加让人断肠。这是一首很好的妆景怀人之作,章法很好,凝炼精湛,起承转合,律对粘韵把握的都很好,诸多动词运用的不错,诚为佳作。彰显作者腹饱诗书和雄厚的功力。古人云绝句易写难工,信也。
反复吟诵,诚为佩服,颇有感慨,便冒昧的试作以上浅析。因本人水平有限,很少写赏析文章,又近患眼疾,多有不便,不周之处,尚请作者包涵,也恳请各位诗友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