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755|回复: 2

[问题咨询] 为什么解放后的教育难出大师?

[复制链接]
UID
47244
回帖
458
金币
4 个
注册时间
2012-4-18
发表于 2015-3-22 16: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天津
为什么解放后的教育难出大师?

标签: 社会 文学 生活


——漫谈国内的治学精神

        为什么解放后的教育没有培养出世界级的大师?钱老临终遗言一直是选在当代教育头上的一把利剑。
        是当代的教育者们做得不够努力吗?看看校园内的老师和孩子,都如此疯狂的应对各类考试了,能说他们不够努力吗?不是!那是什么原因呢?古人发明了两个有趣的词语,在这里有助于我们谈论这个问题:事半功倍、事倍功半!方法和方式对的话,结果就是事半功倍;与此相反,如果方法或者方式错了,那么就是事倍功半了!既然对于当代的教育来说,问题不是出在不努力,那么就是方法和方式上出现了错误!
       古人关于教育的思考,有个词语值得我们拿出来作为讨论——因材施教。这意思是说,每一个小孩,都有自己的特长,作为教育者,应该考虑到孩子的特长,来选取教他什么内容。
        然而,在被各级教育权威禁锢住的当代教育界,因材施教这一理念被落实到什么样子呢?记得有一年省里组织远程研修,似乎特地把这个词语拿出来作为解释,而且,权威的答案不是让你选择上面的理解,而是如下的解释:采用适合于不同小孩的方式来传授相同的内容!
       说实话,这个“标准”答案,大有仰仗权威给人洗脑嫌疑,真有些让人笑话!同时,这却折射出当代教育真实的现状!在解放前,我国科举考试注重的是写文章取士,在私塾教育上对应的就是读书、书法教育,这可能传承着两千年来“礼仪之邦”的本色而成。尽管封建书生们要受到科举制度的禁锢,可是,全国没有实行的“标准化”教育,私塾教育还是有着很大自由的,因此,有人可以选择习文,还有人选择了练武,同时,从远古流传下来的琴棋书画、戏曲艺术、中医常识等等依然在少数世家里传承。时至晚清,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无忌惮践踏封闭、落后的中国,觉醒的知识分子才意识到固执于自己的科举制度里闭门造车是不行的,从而,解放后的教育大刀阔斧摒弃了自己传统的教育方式,取而代之,全“西化”的学科改革!毋庸置疑,我们当代的学科设置方式“学习”了西方教育的框架,可是,却没有学到西方的学科精神。
        再说另一个古人有关教育的见解: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说的是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和研究的方向。如果,这句话落实到现在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从小研习写作有关的知识和技巧,专攻于这一方面,那么,他很有可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同时,一个人如果从小能够专心阅读科学书籍、从事科学研究,那么,他一生很可能取得自己的成就;一个人如果从小专心从事艺术研究,那么,他在艺术方面是有所作为的……
        以此类推,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从小就尊重每个孩子身上的特长,注重于开发他们的潜力,那么,每个人通过受教育,往往都或多或少会有自己的所得!
        但,仅就目前国内的基础教育来说,似乎做得不够合理了!从本质上来看,目前我们对教育的理解似乎不是为了培养人,与之相反,是为了几门荒诞而不合理的学科,为了传授某些成人理解的“知识”,常常肆意地剥夺了孩子们的特长发展!比如今天的基础教育界,几乎所有的小孩,从一到五年级(学习的黄金阶段)一直埋头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三门学科。而所谓的学校教育,就是局长跟校长要成绩、校长跟老师要成绩,这种呆板的教育格局,很容易把教育逼进死胡同。原本,孩子们可以学习书法、绘画,可以通过对高妙音乐的欣赏陶冶情操,还可以通过阅读各类自然科学、经济、文学的书籍去增进相应领域的学科知识!但对于今天学校里的孩子来说,这一切是多么奢侈的?因为,国内的基础教育只是固执地追求语文、数学、英语的成绩!他们完全不在乎学生的特长是什么,更不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是否因此被侵害,同时。分数,成了中国教育唯一的追求,完全不在乎学科操作方式是否正确。
        教育的官僚化,而非学术化,是解放后教育的另一大特色。在基层,教育官员成为很“威风”的一件事,尽管有些官员自身从教期间教学成绩很差,更有甚者,有些教育官员根本就没有从教经验。也许从教期间,荣誉什么的一个都混不上,然而,通过关系或者花钱买官之后,却很懂得用成绩这种简单、粗暴形式来考核基层教育者,同时,荣誉、职称等等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在当代的教育界,荣誉的评审、优质课的评比、职称的评定等等几乎都暗含着各类隐形的潜规则,教育的腐败是社会最大的毒瘤,因为他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
        不合理的选材形式,误导着全社会对于教育的理解和追求。目前来说,中国教育的选材形式是统一的高考,按照分数高低取材。不知道高校老师们的感受如何,我设想,假若我来执教高校的文学专业,那么,通过分数选拔上来的这些“人才”他们的考试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了,然而,他们进入高校之前几乎全部的时间都用在了迎接考试上,是否有时间培养自己的专长呢?我想,与其教育如此的高分人才,倒不如自己选拔一批考试能力未必好,却有着良好的文化创作素养的人更合适!纵观今天的高校,不乏那些胡乱的设置几门“高深”的学科给学生屋里哇啦背,背过了、考完了,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了吗?不可否认,不少高校根本就只是为了挣钱发个学历胡乱糊弄一下人而已。
         综上所述,对于目前国内的教育来说:基础教育搞得过于死板、僵化,教育内容过于文本化,不注重阅读、实验等能力的培养,而高等教育更有盲目扩建收费却没有质量的缺点。同时,整体来看,教育的官僚化倾向严重。选材方面,不能积极拓宽人才的晋级渠道,把所有的人都死死地禁锢在几门考试功课的范围内。
        如此偏执于学科,而不顾及人才的需求与感受,如何培养世界一流的文化大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76265
回帖
4590
金币
13 个
注册时间
2015-3-4
发表于 2015-3-22 16: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Reserved
理解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55918
回帖
23656
金币
721 个
注册时间
2013-7-5
发表于 2015-3-22 18: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
路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客户端|皖公网安备34082702340930号|望江论坛 ( 皖ICP备18018829号 )

GMT+8, 2024-6-6 23:35 , Processed in 0.09776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