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920|回复: 19

[其他] 望江县志有电子版或者影印版的么

 火.. [复制链接]
UID
10280
回帖
716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0-3-8
发表于 2010-6-15 09: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呵呵
想看看望江县志
不知道有没有电子版或者影印版的
各位兄弟姐妹有么
期待每一次相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3950
回帖
874
金币
1 个
注册时间
2009-7-6
QQ
发表于 2010-6-16 15: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可以咨询望江地方志办公室的汪主任啊。他们的办公室在检察院五楼(租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280
回帖
716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0-3-8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9: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啊
不现实
期待每一次相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1964
回帖
403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0-6-18
发表于 2010-6-18 11: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的我有,现在的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1964
回帖
403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0-6-18
发表于 2010-6-18 11: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朱卷、清代县志、望江文史资料,我基本都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1820
回帖
2876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0-6-7
发表于 2010-6-18 11: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上来,让大家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280
回帖
716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0-3-8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12: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对
发上来吧
大家看看哈
期待每一次相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463
回帖
302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09-2-5
发表于 2010-6-18 14: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电子版,查资料可去地志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463
回帖
302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09-2-5
发表于 2010-6-18 14: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朱卷、清代县志、望江文史资料,我基本都有。
ahtc99 发表于 2010-6-18 11:13



    你这么全啊,如果有机会,我想见识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44
回帖
2645
金币
8 个
注册时间
2008-7-22
发表于 2010-6-18 19: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城房   解放前城房均为砖木结构。主街的县署建筑及商铺门面尚算整齐,小巷居民房屋低矮,光暗地湿。少数富户,几正几厢,天楼地阁,中有落水天井,地下有排水阴沟。民国37年,城区公屋12000平方米,私房27950平方米,其中店面8400平方米,住宅19260平方米,人均住房4.9平方米。1949年城房总面积为39950平方米,其中房管部门管公房4340平方米,全民单位自管房6321平方米,集体单位自管房1338平方米,私有房屋27951平方米。1958年,在县府街西端开始建砖混结构的书记处办公楼。70年代后期城区建筑渐多。   各个历史时期城房建筑情况表 第三节 街道巷道   一、街道
  县府街 西起县委大院门前,东抵汽车站前十字街。全长506米。首段(县委大院至钵盂山)解放前为城内中心街道,长200米,宽约3米,青石路面。1956年开始扩宽,用砖渣、石灰浇筑路面。1958年再次整修路面。1967年,机关干部、学生、居民开展义务劳动,历时3个月,开通钵盂山(高4~5米),向东延伸306米。70年代中期,又拓宽为21米,用渣油浇路。

  东洲路 南起棉麻公司,北至城西路(牌坊楼止),全长860米,60年代为城郊车辆过境公路。70年代改铺砂石路面,农林局等单位在路东尚家山脚率先建房。   望华路 1958年建。北起县府街,南接化龙桥,全长288米,宽11米,渣油路面。50年代初为体育场,60~70年代为城内繁华地段。
二、巷道   解放前,城内居民区巷道狭窄,路面多以青砖或石板铺垫。解放后,逐年将10条老巷道加以整修。80年代,又建成尚家巷和莲花巷。
第四节 桥梁涵洞   城区有3桥3涵洞。   一、化龙桥   坐落在望华路与沿河路相交处,明万历四年(1576)蹇达主持兴建,长19丈,高宽各2丈余,为三拱石桥,中拱上方石头上刻有“化龙桥”三字。1951年对桥身损坏部分进行修整。1965年又在石拱桥上面浇筑混凝土加固桥身,可载重20吨,并于两边各挑出1米作人行道,道边建有护栏,栏上立4根灯柱,柱上各安5盏彩灯。   二、卧冰桥(跃鲤桥)   坐落在城南1华里处,因紧傍王祥卧冰池得名。元代县尹程宗杰主持兴建。明正统七年(1442)后,曾数度整修。原为城西溪沟出水口。后水流改道。解放初,因该桥坐落在通往吉水镇要道上,乃重修一拱石桥。1961年鉴于桥拱太小,大雨时水流受阻,淹没庄稼,城关镇乃组织村民,改建为双层五孔桥,每孔安直径1米的水泥涵管。
第五节 供水排水   一、供水   县城居民历来饮用井水、河水和池水。乾隆三十三年《望江县志》载,城内有水井37口,城外4口。解放初,城内尚有彭家井、周家井、天主堂井、四眼井、南门井、尚家井、北门周家井、余家井、大东门井、县府街井等。天主堂井水质最好,周家井水量最大。东门沿河居民饮用河水,小北门居民饮用藕池水。随着城关人口增多,原有井水已不够用,县委会、县ZF、人武部、县银行、粮食局、商业局、防疫站、教育局、城建局、供销社、电线厂、农业局等单位,相继开凿水井,但井水仍供不应求,县ZF、县饮食服务公司、县招待所专门制做水车,到新桥河拉水。一些闲散劳力肩挑河水出售,居民也下河挑水饮用。1976年县财政拨款27万元筹建自来水厂,县建筑社承担土建工程,安庆自来水公司技术人员负责指导管道安装。1978年8月28日通水。
第六节 照明   城区照明,清代用植物油灯和蜡烛。民国时期,用煤油台灯、马灯、汽灯。   1954年开始用柴油机发电照明,定时送电、停电,机关安装电表收费,每度收费1.20元,居民用电照明较少,按灯头收费。1974年,怀宁至望江35千伏输变电线路架通,电价下降,照明用电每度0.19元,居民用电照明增多。 第七节 绿化   解放前,街道旁无一树一花,庭院植树也少。50年代初,开始在渡江烈士陵园、机关大院和县委会至人民银行一段街道两侧栽植法梧。
第八节 环境卫生   50年代,城区环境卫生尚无专人管理,各户门前自己打扫。灶灰垃圾堆积池中,待郊区农民运走。60年代后,城内主要街道由县防疫站雇临时工清扫。 第二节 乡村建设   丘岗地区村民,历来聚族而居,形成自然村落,小则几户,大则数百户,住宅一般建筑在祖堂两侧和后边,共壁连枋,挑厢合水,内抽几条小巷,巷门关闭,全村如同一家。巷道阴暗,七拐八弯,熟人信脚走,生人挨壁摸,住舍多土(坯)木结构。檐口高2米左右,少窗户,屋顶安二三块玻璃瓦透光,极少数富户建砖木结构楼房。洲圩区村民往往藉草棚栖身,棚房零星建筑在高墩上,以泥土筑墙,竹子为檩,荆芦为椽,上盖麦稻禾秸,内用高粱杆隔成小间,光线很暗,却冬温夏凉,少数人家建穿枋立柱式的砖木结构平房。   解放后,丘岗地区的房屋建设逐步由整体趋向分散,一家一幢,前有晒场,后有隙基,四旁植树。洲圩区房屋逐步由分散趋向集中,沿着圩堤内侧或公路两旁,以生产队形成自然村落。50至60年代,新建房屋极少,多为旧房改造。70年代末,建房之风渐兴,一般为砖木结构平房。
80年代出现“建房热”,砖混结构楼房首先在洲圩区崛起,逐渐发展到丘岗地区,占农户十之一、二,多为2层,间有3层,门窗高大,造型美观,上有水泥平顶,可晒谷,可乘凉;下有水磨石地平,镶嵌着各种花纹,壁上粘贴彩色瓷砖,阳台上砌各种图形栏杆。   农村的照明饮水条件也大为改善,全县70%农户安上了电灯。城郊和华阳镇郊部分农户开始饮用自来水,多数农户饮用井水。乡村大道逐步拓宽,全县有40多条大道可通行三轮车和六轮拖拉机,公路已伸到各乡ZF驻地。   附:新村简介:   土岗寺村 属杨林乡联盟行政村,自然村落,64户,233人。1977年在一座荒山上兴建新村,占地51.5亩。房屋一律座北朝南,村正中为公用大厅,大厅东西每排建房10幢,前后间隔10米,中间4米为人行过道。共建青砖瓦房340间,平均每户建筑面积128.77平方米。屋前屋后3米归各户安排,可栽树,不准建房。猪圈、厕所集中建在一处,1986年通电照明。28亩老村址改作良田。
第三章 建筑业 第一节 队伍设备   一、队伍   解放前,瓦木匠都是师徒关系,无行业组织,各有主户,上门施工,遇有较大建筑工程,由主匠请客工协作。   1951年县总工会组织建筑工会,有瓦木工30余人,开始有组织地为机关单位修建房屋,1955年改为县建筑生产合作社,隶属县手工业局。1958年改为县建筑厂,由县机械工业局主管,职工发展到500余人。1959年7月,县建筑厂、发电厂、中心机械厂合并为县建筑中心机械厂,直属县委工交部领导。1961年农村推行“责任田”,大部分职工被下放回乡支农。1963年三厂分开,建筑厂在农具厂内设立房屋修建队。1964年修建队改名县建筑社,职工30余人。1965年华阳建筑社30余人并入县社,并收回一部分技术骨干,共有职工108人,复归手工业局领导。县内主要建筑工程,多由该社承建。

二、设备   解放前建筑设备简单。瓦工工具只一把砖刀一张泥镘,泥桶及搭架材料均由东家自备。木工工具有斧、锯、刨、锉等。   解放后,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木工使用电动带锯、圆盘锯,瓦工使用卷扬机。70年代末,县建筑公司、新坝建筑公司开始自带脚手架。
第二节 设计 施工技术   一、设计   民国时期,城乡建房无专人设计,瓦木工人按照师传要领,掌握分水、合拢、挑檐数据,即可施工。比较大的建筑工程,主匠在木板上以墨竿勾划粗线条剖面图,据以施工。   解放初,一般平房建筑仍无工程设计图纸。1957年建县人民ZF2层办公楼,开始按原建设科科长江中和设计的图纸施工。60至70年代,县城内主要工程多由县建筑社设计承建。1979年12月,成立城建局设计室,有职工10人,其中工程师1人。可承担8层以下民用建筑和跨度18米以内的工业厂房、仓库设计任务。
二、施工技术   民国时期,一般民房,土坯为墙,石块砌脚,黄泥粘缝,顶架桁桷,上盖小瓦或茅草。少数富户,青砖为墙,石灰泥缝,木柱架梁,顶盖小瓦。祠堂庙宇,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一般有二至三进,每进立木柱或石柱数根,横架大梁,衬以斗拱,支撑屋面,斗拱上雕刻着龙凤或人物图像,画栋雕梁,飞檐翘角,十分壮观,两进中间有天井,天井两侧为厢房。前有大门,高3米左右,木板朱漆,石条为门框。门前两侧立石鼓或石狮一对。1958年,县建筑社承建县委会船形二层楼,楼板、屋面始用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室内墙壁,用砂浆衬底,外涂白泥,室外盖水泥砂浆勾缝,或整体涂平。1975年建造1261个座位的电影院大厅,跨度20米,中无立柱,每层楼墙用钢筋混凝土浇成腰箍,屋面用石棉瓦,正面外墙用水刷石,门楼地面用水磨石。1976年建造望江饭店5层楼房,底层全用黄砂铺垫1~2米,黄砂上面用钢筋骨架,混泥土浇筑墙脚,每层楼采用钢筋水泥预制的多孔楼板,屋顶浇柏油覆盖。
第一节 公房管理   解放初城内有青林寺、城隍庙等6座庙宇,陈、何、龙、鲁、童、刘、余、彭等8姓祠堂,还有天主堂、圣公会、雷阳书院、锡类局、三孝祠等公房,面积共计4340平方米。土地改革时,又没收25户地主房屋1279平方米。1953年至1958年共接收代管14户的房屋1890平方米。1964年接管房屋5726平方米。1969年城镇居民下放农村落户,县财政拨款3万元,廉价收买62户私房,计149间2760平方米。70年代房管部门零星兴建住宅和公用仓库近1000平方米。
  二、管理
  50年代初期,由房管部门直接出租的房屋较少,年收租金1000余元,1952年租金增到5000元。80年代每年收租金1万元左右。 房租每平方米0.06元 第二节 私房改造
  1964年10月,对私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凡每户出租房屋面积达100平方米,为改造起点。对地主、资本家已出租的住宅和生产用房实行无起点改造。私改房共78户5726平方米,由房管部门管理、出租,房管部门根据原业主家庭经济状况,付给固定租息,最高不超过租金总额的40%。执行两年,停止支付。“文化大革命”期间,没收、占用和低价购买的下放户房屋共111户5769平方米,其中侨属5户597平方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44
回帖
2645
金币
8 个
注册时间
2008-7-22
发表于 2010-6-18 19: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1964
回帖
403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0-6-18
发表于 2010-6-18 21: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w1.jpg w2.jpg w4.jpg

大家分享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1964
回帖
403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0-6-18
发表于 2010-6-18 21: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例:望江何氏朱卷
w5.jpg w6.jpg w7.jpg w8.jpg w9.jpg w10.jpg w11.jpg w12.jpg w13.jpg w14.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虔诚无语 + 20 厉害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1964
回帖
403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0-6-18
发表于 2010-6-18 21: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年望江文史资料,暂时没有扫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1964
回帖
403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0-6-18
发表于 2010-6-20 12: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家在扬州有何园。

25489f2cce681df68b13990b.jpg 何家族谱记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客户端|皖公网安备34082702340930号|望江论坛 ( 皖ICP备18018829号 )

GMT+8, 2025-5-14 19:47 , Processed in 0.180208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有害信息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15855656055 举报邮箱59080147@qq.com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