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悬壶轩 于 2014-7-7 00:42 编辑
悬壶轩先生《夏日独吟有感》赏析 慕 白 深夜流萤有若无,疏星遥对客心孤。
月明如昼花摇影,独醉风光酒一壶。 ——悬壶轩《夏日有感》 这是一首抒发作客他乡的游子漂泊寂寥,愁苦无依之情的绝句。通过带有主观色彩的景物描写衬托了深夜主人公百无聊赖、落寞难解的愁思。语言流畅,遣词考究,意境清幽,感情真挚,值得玩味。
深夜流萤有若无。首句平视,先点明时间:深夜。可知人无眠。流萤若有若无,若有,因荧光可见,若无,缘飞动无定;静看,荧光闪烁,近前,又俶尔远逝,“有若无”准确写出了飞舞的流萤给人的感觉,这种感觉与“草色遥看近却无”有着千年同感。细读此句,可以想见诗人一定是长时间地注目凝视,进而跟踪欲捕才会有此发现。抒情意象上,深夜无眠望流萤与“轻罗小扇扑流萤”一样,写出了那种孤单无聊的情状。
疏星遥对客心孤。次句仰视,下句可知月明如昼,这样的月夜,星一定是很少,很远的,也一定光亮很淡的,但就是这遥远天际的似有似无的疏星继上句的流萤之后被捕捉到诗人的笔下。为什么呢?因为同样零落,因为同样黯淡,因为同样难眠!疏星-孤心遥对,我们仿佛看到了主人公形单影只,良久地伫望夜空的身影。客心,我们又可知主人公身处异乡。稀疏黯淡的星星正衬他乡游子的孤单,而天地的遥远,夜空的怅阔又反衬了愁思的久远。
月明如昼花摇影。三句俯视,花前月下,良宵美景,可此刻诗人却瘦影茕茕。月明如昼,照愁难眠。明亮的月色恰反衬黯淡的心情,让愁无处藏身。月摇花影,本该是幽美的景致,但读来分明感受到那摇摆的却是诗人孤单飘零的心,片片心伤,漾碎在如水的月华中。一个“摇”字,尽显百无聊赖之状。
独醉风光酒一壶。结句吟叹。前三句融情于景,描景造境,衬托心情。结句直抒胸臆,言语风格突然一变,不再是前三句那种工笔细描,娓娓低诉,而是一声长叹,索性醉于一壶!这便是男人的愁!女性之愁也许结句大抵就是梦不成、更漏残,心碎满地之语了。“独醉风光”,从上面分析不难理解:这个“醉”,不是为“风光”美好,欣然陶醉之醉,而是因愁思难却,一醉方休之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诗人无奈之下只有寄希望于壶中酒将所有的孤单愁苦淹没。醉后无愁,一醉方休,在这个月明如昼愁永夜的花前月下……
愁融于一壶闷酒,诗结于一声长叹,但那绵延天地的愁丝恨缕仍在悠悠月华下与月色交织着,弥漫着,浸泡着。喝了酒又如何呢?或许一口辄醉而又倾尽满壶吧?那夜风,那明月,那疏星、那流萤,哪个会懂得?哪个能抚慰这被愁思缠裹,摔倒在地的诗人呢?没有!有的只是倒在诗人身旁的酒壶……
综观全诗,章法有致,格律工稳,语浅词工,境美情深。
章法上,前三句融情于景,着力铺垫。句句写景,又句句暗含主人公的形象,即所谓的“有我之境”。结句以仰天慨叹作结,收束有力,足见愁深无奈!这一结构布局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颇为一致。格律上,声韵工稳和谐,朗朗上口,无一处拗救。语言上,用词浅显,无雕琢生涩之感,无费解歧义之虞,自然流畅而又温婉传神,从“有若无、疏、孤、摇”可见一斑。 精准的遣词来自细心的观察,细心的观察驱动于真挚而深沉的情感。作者所择取的意象,营造的意境、抒发的情感我们并不陌生,但熟悉的意象,作者写出了独特的发现与感受,读来让人觉得不是无病呻吟;不是在前人窠臼中学步徘徊,而是汲取营养,怀着真实的情感,融入独特的感受,通过娴熟的正衬、反衬手法,凭借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写下此首感人心魂的诗章与古时的同类诗词隔空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