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679|回复: 3

[分享] 望江民间特色工艺的挑花艺术

[复制链接]
UID
13086
回帖
1407
金币
6 个
注册时间
2010-8-10
发表于 2015-1-30 17: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是民族智慧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起源于唐代的安徽省望江挑花是流传在望江县境内的一种家庭手工技艺,以其构图精美、正反成趣、内涵丰富、美观实用而为望江人民所喜爱,世代相传,保留至今。作为望江民间特色工艺的挑花艺术,三度进入人民大会堂。 1100多年民间工艺的望江挑花就是这样穿越了千年历史的艺术奇葩。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望江挑花的形成
望江挑花是流传在望江县境内的一种家庭手工技艺,源于唐代,用麻与发为材料,制作祭祀供品。至晚唐始用本地棉花为原料制作,用于生产衣饰及家庭器用装饰制品,并逐渐形成每家每户女性必须精通的手工技艺。据说,在唐代兴盛时期生活于雷池大地香茗山麓的一方百姓,一直守着地少人稀的峰、峦、岭、岗,过着“日里撑船撒大网、夜里点火织网纱”的日子,虽不太富裕,但还算安逸。或许是出于一种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在日复一日的“男耕女织”之余,天生爱美的村姑们便常常一起琢磨着怎样把自己亲手织就的纱巾、头布添些花纹来,就这样,最初的望江民间挑花便在村姑们的揣摩中应运而生了。望江挑花以其构图精美、正反成趣、内涵丰富、美观实用而为望江人民所喜爱,世代相传,保留至今。
二、望江挑花的的记载
据史料记载,最初指点并传授这一独特技法的还是唐代大文学家罗隐呢。在唐朝晚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罗隐为避兵火战乱,几经跋涉,寻寻觅觅,来到地处皖西南边陲,位于太(湖)、怀(宁)、望(江)三县交界处的香茗山中蛰居栖身,并过着一瓢一钵、石头支灶、拾柴为炊、卖文兑米、渴饮山泉、饥食野果、茅棚作屋、山石为床的贫寒生活。一年秋天,罗隐在山中采撷贮备过冬的野果时,正巧遇上几位头系布巾的村姑,也在山上采果打秋,于是,儒雅斯文的罗隐很有礼貌地迎上前去施礼问候,并与她们边采果边攀谈起来。从村姑们忙碌的身影中,罗隐发现村姑们头上那飘忽不定的白底蓝花头巾,虽然美观、大方、耐用,但由于其花卉图案是飞针走线刺绣的,其正面虽然好看,但反面的针脚线较乱,很不雅观,于是灵机一动,建议村姑们今后刺绣不妨用针在白底布上的两面进行挑绣,并随手从身旁的柞树上折下一根针样的长刺,对着村姑们取下的头巾做演示,村姑们把罗隐的指点默记在心,回去后便拿出针线和白布按照罗隐的指点挑绣起来,果然,挑绣出来的图案正反成趣,如同一辙,令人耳目一新。尔后,这一独特技法一传十、十传百,慢慢便成了望江挑花之特艺。
三、望江挑花的的特点
望江挑花也是安徽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它是流传在望江境内的一种家庭手工技艺。以其构图精美、正反成趣、内涵丰富、美观实用而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望江挑花在传承发展中逐步形成挑、钻、游、织等四种针法技艺。构图元素取材于生活,除各类几何图形外,常见的植物有藤蔓、花果、茎叶:如梅花、竹叶、牡丹、金瓜、莲花、菊花、石榴、柏枝、栀子花等;常见动物有蝴蝶、蜜蜂、孔雀、喜雀、鸳鸯、松鹤及十二生肖等。其他如太极、八卦、宫灯、日、月、星、云、山、水、舟、船及如意、元宝、金钱、寿字、福字、喜字、吉羊、平安等各种文字。其他还有各类人物的生活、生产、游戏,及喜庆、图腾、宗教等活动。与四川挑花、湖北挑花、云南挑花相比,望江挑花以其能形成正反成趣的独特技法,凸现了望江古雷池文化的精深。
四、望江挑花的的成就
“上世纪八十年代,穿越千年历史岁月的望江挑花技艺,曾一度濒临失传的局面”。为挖掘、保护、传承和弘扬源于唐代的民间瑰宝——望江挑花,望江县政府对传统挑花工艺进行抢救性保护与传承发展,努力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融入到文化产业之中,使之成为县特色文化产业的宝贵资源和重要支柱。望江挑花三分传承,七分创造。有规有矩,千变万化。象形与会意、单独或组合、花中套花等,表现形式多样。望江挑花制品细腻精湛、色泽淡雅,望江挑花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品,1979、1981、2000年,三度进京装饰人民大会堂,并多次作为礼品赠送国内外友人。成为人民大会堂显目的艺术饰品。又多次在各种交易会、博览会上获奖,声名远播。望江挑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是望江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9074
回帖
11351
金币
125 个
注册时间
2014-5-24
发表于 2015-1-30 17: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挑花!顶一个~~
岁月徜徉,于其间,觅一处静好,把心停靠,做一个淡然的女子。从此,心中的太阳与爱同在!^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52733
回帖
49676
金币
11155 个
注册时间
2013-2-15
发表于 2015-1-30 18: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江挑花


莫认真亦不可不认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74993
回帖
2380
金币
86 个
注册时间
2014-12-24
发表于 2015-1-31 09: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雷池钓翁 于 2015-1-31 09:18 编辑


赞一哈!
顶一哈!
说一哈!
唐朝花?


“至晚唐始用本地棉花为原料制作”

      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朝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可见棉花的传入,至迟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种植。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当在宋末元初,关于棉花传入中国的记载是这么说的:“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从此可以了解,棉花的传入有海陆两路。泉州的棉花是从海路传入的,并很快在南方推广开来,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客户端|皖公网安备34082702340930号|望江论坛 ( 皖ICP备18018829号 )

GMT+8, 2025-5-18 17:53 , Processed in 0.45264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有害信息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15855656055 举报邮箱59080147@qq.com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