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十月金秋 于 2020-1-15 00:01 编辑
[1]开化史:文明史。
[2]东流:东流县,明属池州府。今称东至县东流镇。 象山:今属东至县香隅镇香口村,因山似象而得名。与望江县华阳镇政府隔江相望。现因香口村采石多年,破坏了象山原有形态。
[3]四季匀摊:四季分明。
[4]慈竹冬笋:慈竹原在望江县盛产(太慈镇最多),后因小冰河期(十六至十九世纪),慈竹产地逐渐南移。慈竹具有药用价值和作为工艺编织品的材料,备受民众喜爱。 慈竹花:主治痨伤吐血。竹芯、竹叶:主治消渴、小便热痛。竹根:主治乳汁不通。竹笋:美食食材之一。
[5]农妇挑花:望江挑花始于唐代,在农妇间互学互传。三分传承,七分创造。与它地挑花的区别在于:正反成趣。 其针法两种:“挑”或“钻”。“挑”分单十字或双十字。“钻”:织品正面阳花,背面阴花,立体感强。不同的针法运用,挑绣出的饰品图案具有不同的特色效果。 1979年,首进人民大会堂。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王世福。曾任望江县博物馆馆长。
[6]观有十景(来自1995版《望江县志》):
1、捧金烟天。本为“四湖烟天”。捧金湖退泽后成四湖(漳湖、武昌、青草、土白),澄波绮丽,蔚为大观。
2、二茗神灯。梅福、罗隐曾隐居香茗山练丹。每当阴晦之夜,常见灯光千炷,远近闪烁,相传为丹灶余焰。 3、春堤荫柳。县令方懋德、陈柿祚,先后在县城至吉水之间筑堤植树,长三华里。万柳护堤,绿荫如盖,此堤仍称方公堤。
4、表道修松。明郡守颜禄寿,于县北大路夹道植树,绵亘七十里。苍翠如绿云缭绕,路人每息于树下。
5、连城旧戍。连塘城,坐落于香茗山附近。城周二里许,四门旧迹犹在。相传为南朝宋武帝刘裕与卢循大战之地。元末,毕银曾筑城拒敌护耕于此。
6、绕郭新通。本为“绕郭新流”。县城东南西三面滨水,夏涨冬涸,不能常潴。明,知县黄配元筑二隘以关水,盈盈环郭,可供饮用。
7、江湄沙谶。雷水,汉、晋时出雷港,因江沙壅塞,宋以后出华阳。昔有“沙塞雷港口,状元从此有。”之谶语。
8、东野台春。本为“东野春台”。县令王世允建台于东厢庙,每年立春日具仪仗迎春于此。
9、湘兰宛在。明,知县苏润民在县城西门外龙湖西岸,兴建西厢庙,供奉屈原大夫。称“湘兰宛在”,不知所云,故照本抄录。
10、灵井浮英。灵井在县东北三十里司马涧。(原望江县沈冲乡境内,现太慈镇郭河村。)传说天将雨,井中泉水紫沫浮起,性温甘,可治病。
[7]江猪:江豚。已被列入世界级易危保护物种。
[8]豪油:野猪油。
[9]诗仙泛舟:诗仙李白为避安禄山之乱,曾游历至值雪山(今望江县凉泉乡太阳山)读书,闲暇时游湖。读书遗址称:太白书堂。
[10]梅福,字子真,九江郡寿春(今安徽寿县)人。补南昌县尉。公元8年,王莽篡位称帝。因梅福在任上,曾讥讽过王莽的大伯、大司马王凤,故离家逃避。先隐居香茗山,后避居海昏(今江西永修),卒于此。
[11]庚亮修书忧西陲:东晋咸和二年(327),历阳(今安徽和县)镇将苏峻叛乱,举兵进犯建康(今江苏南京),江州(括今江西北部及安徽西南部)刺史温峤欲领兵东下。中书令庾亮恐荆州(今湖北中南部)剌史陶侃乘虚而入,在《报温峤书》中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后,“不越雷池一步”成人们熟知之成语。
[12]太祖扎寨战陈三:望江县鸦滩镇大茗山后面,原有寨林庵,殿三进。庵的北面矗立一山峰,东西绵亘约五公里;峰上围有土石寨埂,高二至三米;设有东北二门,东为“衙屋岭”。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此驻军扎寨,为在雷池广阔水域练兵。后与陈友谅血战鄱阳湖,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陈友谅(1320-1363),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大汉政权建立者。因其父生有五子,陈友谅排行老三,故称陈三。
[13]罗隐游历思黄老:罗隐(公元833—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道家学者。著有《谗书》、《太平两同书》等,其书作乃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因避黄巢乱,隐居九华山,游历望江香茗山。五十五岁时,归乡依附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14]解缙醉酒留诗章:解缙诗《香茗山》:山崖殷窦簇朱砂,香茗丛生蓓蕾芽。采药道人何处去?洞云深锁碧桃花!
【2】读书行路两互通:读书:理论。行路:实践。整句: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先,唐杜甫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句。后,明董其昌在《画旨》中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3】入题:“入题”是八股文的组成部分。八股文,也称“时文”、“制议”、“八比文”。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八股文专讲形式,不注重内容;格式固定,字数限制;题目全来自“四书五经”中章句。虽遭多数文人诟病,却作为自明以来,科举考试的唯一文体,而存在了几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