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十月金秋 于 2019-12-19 22:46 编辑
287知县板打山脊有何用?不过是安抚士人心! 此举与县城龙氏有关联, 说书人理一理龙家后人。
龙老之孙龙应鼎, 可惜不是摘杏人。【1】 生有七子福满堂, 次子龙燮最出名。【2】
龙燮字理侯号雷岸, 少时聪颖神童之称。 十岁熟记四书五经, 十四岁考生员录为秀才。 后被授翰林院检讨, 左迁评事官至中允。
其后龙家人才辈出, 龙廷栋、龙承祖与龙培,【3】【4】【5】 还有龙璇、龙凤梧,【6】【7】 皆是龙家有名的人。 人说回龙宫对龙家有利, 难道此话成了真?
【1】礼部考试一般在农历二月中旬进行,举人参考,考中的称进士。故称春试、春闱或杏榜。 【2】龙燮,1640—1697,字理侯,号石楼、改庵,又号雷岸、桂崖,晚号琼花主人。少时颖异,有圣童之誉。十岁便熟记经史古文。十四岁,在江南学政蓝润的主试下,被录取为秀才。康熙十七年,在轰动天下的宏博考试中,龙燮取中二等第二十八名,授翰林院检讨。左迁大理寺评事。官至中允。 龙燮亦工词曲,所作《琼花梦》传奇、《芙蓉城》杂剧、《和苏诗》三集,今存有康熙刻本和抄本。为其诗文作序者,都是名家。如赵士麟、王士祯、田雯为其作序时,分别是吏、户、刑部侍郎,是享誉当时的名公大臣,可见其诗文为世所重。 【3】龙廷栋(生卒年不详),字宇一。清乾隆年间,由监生考授州同,旋补直隶清河县丞。以政绩卓异,荐升云南新兴州牧,威远司马。后升广东广州府太守,在任期间惩治奸吏,清理积案,捐俸修理养济院、育婴堂房舍。府属纳米,向多改银两,龙明令禁止,民甚感德。乾隆三十一年(1766)以成绩卓异引见,回任候升,病卒途中。 【4】龙承祖(1727—1779),字武昭,号企轩,又号鹤柴。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考中举人。先后任刑部主事、奉天司郎中、记名监察御史、江苏按察使。官刑部时,每定一案,必衡以律;议一事,必察以情。后任江苏按察使时,常至三吴等地稽查案卷,审讯囚徒,一如既往,清正廉明。乾隆四十四年卒于官署,诰授奉政大夫,晋授修议大夫。 【5】龙培(1772—1820),字茂昭,号香南,亦号石闾山人。清嘉庆十二年(1807)中举人,十四年中进士,选授甘泉知县。观政吏部时,适遇缺,龙因在家乡患病未得知,与他同科纪某捷足先登。吏部有椽吏私谓龙:“若酬我,某缺为君补之。否则散馆班飞,压将耽误一年矣。”龙笑诺,不愿越班得缺,让友人纪某入都补缺以出。未几,龙病重,仆人埋怨:“公如从椽吏言,得官或不致此。”龙笑应道:“赴官而竟若此,其谓我何?”卒时囊橐萧然,幸得尚书戴紫垣及同年李枞亭慷慨解囊,厚办丧事。敕授文林郎。著有《绎堆集》、《石闾山人随笔》。 【6】龙璇(1802—1865),字奎衡,号紫垣。由邑廪生中道光二十四年(1844)甲辰恩科举人,三十年中进士,以知县选用。因母患病,呈请改授池州教授,兼署石埭、贵池两县学。咸丰四年(1854),奉调入张都宪军营襄办文案。后选授湖北武昌知县未就。咸丰八年,奔母丧回籍。曾主讲雷池书院,并倡修考棚、昭忠祠。同治元年(1862),朱学宪督皖,保举孝廉方正,以主事补用。二年,仍选池州府教授。龙学行兼优,为文下笔千言立就。教学勤勤恳恳,河南巡抚倪文蔚、广东巡抚刘芝田皆为其高足。 【7】龙凤梧(1821—1895),字桐昆,号梅孙。恩贡生。初于杨载福军营效力,委赴华阳筹办厘卡(征收厘金机构),条陈章则,策划周详。曾国藩见而奇之,曰:“征商不病商,萧赞侯(萧何)助饷才也。”乃令推行。钦加五品衔,赏戴花翎。后两任池州府建德教谕。光绪十七年(1891),改授青阳教谕。 他说:“大丈夫不得志于时,当以转移风化为己任。”年过七旬,卒青阳任所。敕授徵仕郎,例授奉直大夫。著有《九华唱和草》行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