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十月金秋

[其他] 无赖大PK(望江鼓书)

   火.. [复制链接]
UID
18140
回帖
3414
金币
4 个
注册时间
2011-4-2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21: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437九个男孩一般大,
一色的青衣街上行。
曲知县觉得挺奇怪,
谁家女子一胎养九人?
不徐不疾巧跟踪,
发现他们去了龙家塘,
跃入塘中不见了影。
原来他们不是凡人!


知县回衙暗思忖:
这事不知是好还是坏,
先把底细来摸清!
一日听见他们在争论,
[白]这个说:
“我要把县城变湖泊,
淹死这里所有的人!”
[白]那个讲:
“我要把这里变大海,
香茗山下设码头,【1】
祭娘不用动风云!”
有一个伢子来反对:
“这是大大造的孽,
娘死怨不得望江人!”


知县听后心里惊,
原是九条小龙种。
知县决心除孽害,
明知危险奋不顾身!
吩咐衙役备绳索,
绳索上缚小铜铃。
“若是听得铜铃响,
紧急将我拉上岸!”
知县身佩锋利剑,
悄悄入水至塘中。



人说一娘生九种,
九种性情各不同。
争吵后回到深塘里,
睡觉时八个并一头,
另一条小龙在呕气,
不高兴睡到另一头。



塘深之处有深潭,
知县摸至石榻前。
见九条小蛇在睡觉,
此时不杀待何时?
猛地一拖锋利剑,
蛇头立马滚一边!


蛇头虽落身扭动,
搅动龙潭水翻滚。
忽见一龙冲水出,
无角断尾南方飞!【2】
衙役急忙拉绳索,
知县头颅被龙绞落!



曲知县为民除了害,
皇上表彰配个金头!
断尾龙不忘娘恩情,
每年清明香茗山行。
来时裹风又携雨,
丢一把冰雹显威风!



【1】码头:望江曾有码头乡,现并入鸦滩镇,设码头村。
【2】无角断尾:传说龙成年后才长角。尾巴被曲知县斩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8140
回帖
3414
金币
4 个
注册时间
2011-4-2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1: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438传说哪能当成真,
不过多少有点影!
毁九龙商会说成斩九龙,
八个人头城墙上挂,
道满腿被打残成断尾龙;
知县头断说成被龙绞,
千两赏银铸金头,
被说成浩荡皇恩!


话说就到了乾隆年,
时任县令名徐斌。
徐县令听到此传说,
县衙库房查县史。
可惜档案曾被水毁,【1】
到哪去找曲知县?
安庆府志也不全,
单缺万历前半截!



一日去江宁贺同科,【2】
同科升任员外郎,
放到江宁任织造。【3】
“织造可是个大肥缺!”



同科笑着把头摇:
肥缺岂敢谋私利,
铜臭堆里自身洁!
曹家三代任织造,
前后主政六十年,
结果抄家家运衰!【4】
还是地方府县好,
一方诸侯人清闲!



【1】雍正四年(1726),大水。县城房塌百余间。次年春,县令黄鹤鸣施粥150余日。
【2】江宁:明,朱棣迁都北平,将南京改称应天。清改江宁,民国又改南京。
【3】织造员外郎:从五品。江宁织造类似江苏省工业局局长。清,仅江宁市区就拥有织机三万多台,男女工人五万左右,依靠丝织业为生的居民达20多万人,年产值达白银1200万两。
【4】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亲曹颙、叔父曹頫三代四人均任江宁织造员外郎。
雍正五年(1727)十二月,曹頫以骚扰驿站、织造亏空、转移财产等罪被革职入狱,次年正月被抄家 ,举家(括仆人共114口)迁回北京。曹家从此一蹶不振,
日渐衰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8140
回帖
3414
金币
4 个
注册时间
2011-4-2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1: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439徐县令知他是说笑,
讲起望江传说事。
同科说诗王白居易,
著有《秦中吟十首》。
其中一首名《立碑》,【1】
说的就是望江县!


县令去府学抄《立碑》,【2】
细看心头疑云升。
《登科记考》有记载:【3】
三十三人进士第,
麹信陵名列在第三,
探花只任个小县令?【4】
《投石祝江祈雨文》,
望江哪处有“祝江”?
既然“在官有仁政”,
且又“名不闻京师”,
而诗序曰“予在长安”,
他怎晓得望江事?
民众留葬麹知县,
为何不为他立碑?
难道《秦中吟》掺了假,
《立碑》其实是赝文?
说不定《登科记考》也不真,
年久资料来源可准?



种种疑惑猜不透,
越思越想越糊涂!
管它是唐代还是明,
管他是酒是歌哪个曲,
管他信林还是信陵,
反正有曲知县就行!
无人立碑我来立,
说不定立碑能成名!【5】



【1】《秦中吟十首》并序: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1],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立碑》是其中一首。


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
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
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
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
为文彼何人,想见下辈时。
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
岂独贤者嗤,仍传后代疑。
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
我闻望江县,麹令抚惸嫠[2]。
在官有仁政,名不闻京师。
身殁欲归葬,百姓遮路歧。
攀辕不得归,留葬此江湄。
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
无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

[1]长安,唐代首都。今陕西西安。
[2]麹:酿酒的酵母。西周时成为掌管酿酒业的官名,世袭此职之人便以此为姓。现与“曲”同字。平声。歌曲的“曲”是仄声。
惸嫠:无兄弟、无丈夫的寡妇。亦泛指孤苦无依的人。
“麹令抚惸嫠”,此句有后人注解:
(原作为“麹令名信陵”。麹信陵,贞元元年(785)及第,贞元六年做望江县令,为政清廉有政声。曾作《投石祝江祈雨文》,云:“必也私欲之求,行于邑里,添黩之政,施于黎元,令长之罪也,神得而诛之。岂可移于人以害其岁?”)


【2】府学:江宁府学,即明朝的南国子监。

【3】《登科记考》:唐五代文史资料性学术专著。清翰林院编修徐松编撰。
【4】进士第是通过了皇帝殿试的进士称谓。北宋后期,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合称三鼎甲。无论哪个朝代,不管叫不叫探花,殿试第三名是不会安排到望江小县任县令的。
【5】1995年版《望江县志》载:乾隆十三年(1748),县令徐斌拜题墓碑一块,上书“唐麴君大夫之墓”。后百姓在墓旁建祠,每年二月初八祀之。祠毁于建国前,墓毁于“文化大革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8140
回帖
3414
金币
4 个
注册时间
2011-4-2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1: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440且说叶向高抱病故,
转世投胎做了僧人;
古道满被救成渔民,
转世成了一道人。
天界集会日子还没到,
两鸟仍在凡间混!


一日相遇紫金山,
相见恨晚说红尘。
不知呱了多少天,
有一少年被吸引!
少年家在此山下,
织造府里曹家孙。
少年名沾号雪芹,
不久随家去北京。
他将所听写成文,
编成巨著《红楼梦》!



佛、道两教PK不休,
有天界撑着有所顾忌。
暗子里斗法耍计谋,
哪管凡间人死牛犯瘟!
一方下个鲤鱼精,
另一方放个大老鹰;
一方投个蜘蛛精,
另一方派个卯日星!
大千世界小寰球,
哪有一日得安宁!
唉!人间欲享大和平,
先王之道儒家之大同!



天下筵席有散时,
故事再长也有终。
望江古代事说到此,
谢诸位不烦认真听!



(全书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8140
回帖
3414
金币
4 个
注册时间
2011-4-2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1: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十月金秋 于 2020-1-14 21:57 编辑

写后感言

写《无赖大PK》之目的,是将望江县的历史事件、民间传说、风土人情,通过故事,串结在一起,让望江人对家乡有个多方位的认识。故事虽然不精彩,但大部分传说都纳入其中。有些情节明知牵强,但为使望江所发生的事件与真实历史吻合,不得不如此。



大约从2014年开始动笔,以评书的形式,在《望江论坛》“文学版块”上发。后发现资料准备不足,加之写作水平有限,写成了“四不像”。


最尴尬的是:有人说,谁现在还有功夫看小说,都忙着搞钱去了。你有那份闲心,不如挣俩钱实惠!


挣钱是必须的,但精神生活也是需要的。无论谁,只要热爱故乡,或对这方热土有感情,对她的故事都会感兴趣!于是想着写精简版的,以节约他人的浏览时间。


偶听望江大鼓书,心中念头一动,索性把评书改成鼓书,在《望江论坛》从头改写。当然,鼓书也不好用,必须有注解,看的人才知其意。


后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兼职,大约写了四分之一就停笔了。后因《望江论坛》改制,以前所用的号也作废了。


2017年,高中的老同学邀请入群。以前都是望江人,于是,我把望江的民间故事及传说,分段在群里发,感觉差强人意。


去年因工伤双脚跟骨折,须在家休养半年,随鼓足勇气,开始续写无报酬的鼓书。时至今日,终于完成,于我而言,幸甚至哉!


其一,这是一次大练笔,使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第二,深知自己知识匮乏,需不断学习再学习。


第三,同学及好友们的鼓励,是我前行的动力。让我克服懒惰,锻练出越是困难越向前的坚强意志!


此外,特别感谢县史志办的同学徐庆生,上门专送望江文史类书籍!



范业祥


2019年6月3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8140
回帖
3414
金币
4 个
注册时间
2011-4-2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2: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后,凉泉乡陈新华同志,提醒我原《望江论坛》还在,我的鼓书还在,于是我一试,果然如此。谢论坛编辑同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2207
回帖
4789
金币
2 个
注册时间
2010-7-2
发表于 2020-1-15 13: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范先生有才!                                            
渔翁之意不在利,在于冷眼观鹬蚌之相争而得其趣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8140
回帖
3414
金币
4 个
注册时间
2011-4-2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01: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客户端|皖公网安备34082702340930号|望江论坛 ( 皖ICP备18018829号 )

GMT+8, 2025-5-24 19:13 , Processed in 0.13959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有害信息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15855656055 举报邮箱59080147@qq.com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