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县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2008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808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4%,比上年增收4528万元,增长27.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680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7.3%,比上年增收3497万元,增长31.3%。具体为: 1、地方工商税收完成7762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7%,比上年增收2099万元,增长37.1%。 2、农业两税完成1715万元,为年初预算的85.8%,比上年增收210万元,增长13.9%。其中:契税完成1600万元,比上年增收388万元,增长32%。 3、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1299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80.4%,比上年增收370万元,增长39.8%。 4、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及其他收入等共计完成3904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5.2%,比上年增收818万元,增长26.5%。 (二)全县财政支出完成情况 2008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2166万元,比上年增支25753万元,增长45.7%。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一般预算支出比年初预算43362万元增加38804万元,增长89.5%。支出能力增强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由于财税部门加大征管力度以及财政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形成新增财力998万元;二是加大了对上争取支持力度,新增一般性转移支付5619万元,各种专项补助和结算补助增加32187万元。新增财力主要安排:省市专项补助支出31740万元、油料大县补助447万元、追加民生工程配套资金844万元、教育经费投入1557万元、全额供给行政事业单位经费补助2025万元、社会保障补助993万元、科技三项费50万元、小农水经费200万元、兑现税收优惠政策资金81万元、民政提标及增人增资267万元,乡镇大楼建设预计补助120万元,非税收入返还480等。全县主要支出项目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9821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21.2%,同比增支1395万元,增长16.6%。 2、GongAn全支出完成3009万元,为年初预算的206.4%,同比增支784万元,增长35.2%。 3、教科文卫支出完成34751万元,为年初预算的205.3%,同比增支14436万元,增长71.1%。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12738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50.4%,同比增支2694万元,增长26.8%。 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完成1606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4.4%,同比增支411万元,增长34.4%。 6、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11960万元,为年初预算的365.6%,同比增支2225万元,增长22.9%。 7、环境保护支出完成2103万元,为年初预算的2841.9%,同比增支1218万元,增长137.7%。 8、交通运输支出完成2946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437.1%,同比增支941万元,增长46.9%。 9、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完成2959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151.4%,同比增支1819万元,增长159.6%。 (三)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08年我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680万元,中央给我县的税收返还收入1449万元,省市专项补助及转移支付66758万元,上年结余19万元,扣除专项上解支出728万元,全县可用总财力为82178万元。减去一般预算支出82166万元,当年财政净结余12万元。 (四)基金收支执行情况 2008年,基金收入完成42471万元,比上年增收20602万元,增长94.2%。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完成33105万元,比上年增收18544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9015万元,比上年增收2147万元,增收主要原因在于村干部“三位一体”机制工作全面推行。省级基金补助收入5152万元。基金支出完成47623万元,比上年增支20955万元,增长78.6%。其中:土地出让金支出完成37708万元,比上年增支18899万元,土地出让金支出主要包括:拨付城投公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7582.5万元,拨付经济开发区粘胶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60万元,兑现招商引资企业和乡镇土地出让金优惠政策资金938万元,拨付省市基金补助5152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9015万元,比上年增支2147万元。年终基金收支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时间比较仓促,以上报告的数字均为快报数据,省市同县最后结算时,可能会有些调整,具体变化情况,我们将向人大常委会另行报告。 二、2008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狠抓收入征管,超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 一年来,全县财税部门紧扣目标任务,硬化征管措施,狠抓收入征管。一是认真摸排税源,合理落实收入任务,层层明确责任,不断完善财税收入目标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二是积极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健全协税护税网络体系,主动上门开展企业纳税辅导与约谈,营造依法纳税、自觉纳税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税源管理,继续推行“四位一体”互动机制建设,大力实施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突出重点税源动态监控,对重点企业和申报异常企业开展交叉稽查。四是充分挖掘财政增收潜力,在实现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三大主体税种快速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棉花、生猪和车辆等零散税收的征管力度。五是行政性收费、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各项非税收入征管逐步规范。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2008年财政收入顺利跃上2亿元台阶,并且连续三年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实现了财政收入与县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二)优化支出结构,稳步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优先保证了全县干部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并且安排566万元用于足额发放全县离退休人员和义务教育阶段在职教师午餐补贴和交通费,同时根据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政策要求,在2007年预留规范公务员津补贴3700万元的基础上,2008年又增加预留5862万元。二是安排资金993万元,用于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透支和医疗保险资金缺口等遗留问题。三是在2008年年初预算和当年预算执行中两次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加大对全县编制内财政统保车辆经费保障力度。四是安排资金657万元,首次将全县全额行政事业单位的住房公积金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五是认真落实国家惠民政策,通过“一卡通”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村干工资等17大项惠民资金11721万元。六是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2008年支农建设专项资金投入达4628万元,其中: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949万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545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360万元,农村能源建设249万元。 (三)加大民生投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08年我县全面实施了25项民生工程,全年筹集各级民生工程资金21931万元,其中:县财政积极筹措配套资金3358.7万元,比上年民生投入增加2411.7万元,增长2.5倍。一是安排资金发放和社会保障类民生投入12356.1万元。拨付社会保障资金8632.1万元,稳步推进包括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在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进一步提高,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村干养老保险全面启动;拨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3249.3万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保障、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中职学校贫困生和贫困大学生资助;兑现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资金92.1万元,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资金195万元,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87.6万元。二是安排工程建设类民生投入9574.9万元。投入教育危房改造资金2788万元,基本消除全县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拨付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89.8元,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1444.5万元,投入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资金2775万元;拨付廉租住房建设资金40万元。同时还积极推进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平安社区建设、送文化下乡等民生工程的实施。 (四)发挥财政职能,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认真研究中央和省各项财政经济政策,把握政策机遇和支持重点,精心编报项目文本和专题报告,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2008年上级财政对我县各项补助87049万元,比上年增加25590万元,其中:税收返还收入和各种转移支付补助(含结算补助)37609万元,省市专项补助44288万元(其中省市直接汇款到账项目资金14418万元),基金专项补助5152万元。尤其是争取教育化债资金6724万元,将从根本上消除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这一沉重的历史包袱;争取冰雪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1758.6万元,使我县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成效显著。 (五)服务市场主体,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大力支持招商引资,安排招商安商、项目建设工作经费及奖励资金759万元。二是积极落实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全年共兑现各项优惠政策资金1444万元。三是兑现奖励资金33万元,奖励县内先进工业企业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四是不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积极搭建银企融资合作平台,新增县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扩大了担保公司资本金规模。五是将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640万元,全部安排用于金融机构对规模企业新增贷款贴息和损失补偿以及对担保公司担保费用补贴。六是积极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担保工作。七是运用财政性资金引导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信用贷款6084万元,用于新县城和县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八是建立与招商引资企业结对帮扶责任制,主动协助企业编报项目文本,积极组织两批企业财务、税收、金融知识集中培训,不断提升企业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六)深化财政改革,推动财政管理体制创新 一是深化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在公务费和交通费定额标准进行大幅调整的同时,对行政事业单位车辆实行统一核定编制,建立公务用车更新报批制度;在县乡两级全面推广“e”财部门预算编制软件,提高预算编制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二是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村账乡管改革。在继续做好乡财县管配套改革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村账乡管改革,取消了各行政村所有银行账户,开设统一村级资金账户,实行专户管理。三是全面开通全县非税收入信息系统,加强了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使全县非税收入步入规范化管理。四是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加强。在全面完成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基础上,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和经营的审批权限和审批流程,规范了国有资产的资产处置行为和资产经营行为,强化了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经营收益的监管。五是稳步推进乡村债务化解工作。从2008年6月份起,在乡镇年度收入分成中安排10%、在乡镇土地出让金返还(剔除工业项目)中安排20%、在乡镇国有资产处置返还中安排30%,专项用于化解乡镇ZF农保债务和其他债务,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50-100万元奖励资金,对乡镇债务化解实行以奖代补。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影响财政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财政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政策性减收因素影响加大。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变化、增值税转型全面推开、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下降、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暂免征收、房产交易税收优惠等一系列减收政策的实施以及100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相继取消。二是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融资困难且即期效益持续下滑,房地产行业后劲不足。三是政策性增支因素增多。JiaoJing、交通等收费取消的部门经费管理体制将相继下划、民生工程实施项目的不断增加、社会保障的提标扩面、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兑现等将大幅增加县财政支出压力。四是收入总量依然较小,加上县乡ZF债务沉重,财政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做好财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壮大财政实力,为保障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力基础。 三、2009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一)全县收入预算草案 综合考虑经济增长和税收政策调整等因素,2009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2400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0%,比上年实绩增长15.3%。地方一般收入预算安排16885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23.4%,比上年实绩增长15%。 具体分解到各征管部门:国税7500万元,地税9500万元,财政7000万元。 (二)全县支出预算草案 按全县收入预算和现行财政体制测算,当年地方可用财力为44922万元,加上省提前预下达2009年省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16183万元,全县财力共计61105万元。本着收支平衡原则,拟安排财政支出61105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40.9%。主要支出项目安排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722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20%。 文教科卫支出23469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38.7%,其中教育支出17891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32.8%。 农林水事务支出4252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30%。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857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40%。 GongAn全支出2187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50%。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915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24.5%。 交通运输支出1020万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长397.6%。 四、努力做好2009年财政工作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中央和省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围绕发展这条主线,继续深化财政改革,不断开拓创新,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确保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资金需要,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平稳较快发展。 (一)努力把握各项财政经济政策,积极探索财政发展新途径。密切关注上级政策动向,把握政策性投资的着力点,抓住国家支持“三农”、改善民生、环境保护、扩大消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扶持等方面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投放重点以及上级ZF加大对污染减排的投入,深入研究税制改革政策,牢固把握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动应对宏观环境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积极探索县域财政发展的新途径。 (二)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紧紧抓住中央和省财政对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和提高政策性资金用于县域的比例、强农惠农各项政策以及省财政对县域经济发展等扶持政策,加强项目编报和储备工作,积极向上争取更多项目和政策性资金扶持。尤其是准确领会国家出台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和省委省ZF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十五项措施,进一步加快交通枢纽、农业水利、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工程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三)坚持依法征管,确保实现财政收入目标。坚持财税联席会议制度,密切部门协作,加强收入调度,强化目标任务,完善收入考核机制;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源管理,明确征管责任,继续实施分类管理,动态监控。大力开展增收堵漏工作,深挖税收潜力,在加强主体税种和重点税源征管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对小税小户的征管手段,从源头上减少漏征漏管户,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加强税收稽查,坚持以票管税,实行源头控管,防止税收流失;利用非税收入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ZF非税收入管理,同时加强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监管,切实保障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和均衡入库。 (四)规范财政支出管理,提高预算执行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扎实做好乡财县管和村账乡管工作。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管理,提高预算执行力,优先保证应急资金、人员工资、社会保障、民生工程、机关运转等支出的需要,加快支出进度。进一步加强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经营性资产申报审批工作。切实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严格执行项目资金报账制和报账审核制,强化项目资金的跟踪问效。加大以前年度投放的财政信用资金回收力度。规范涉农补贴资金管理,全面实施支农惠民补贴直达工程。切实做好中央和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政策落实和资金监管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全力保障民生工程建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2009年省ZF将在上年民生工程实施基础上,统一新增农村文化建设、农业政策性保险、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等11项民生工程,全年共计实施民生工程达28项。在继续抓好省市县上年既定25项民生工程的同时,切实抓好省市新增民生工程,按照政策规定做好配套资金落实工作,不断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加快工程类项目进度,切实发挥牵头部门职责,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督促各项目实施部门早谋划、早启动、早实施,形成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
(六)加大对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支持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牢牢把握新时期的“三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力度。认真编制合成圩提升工程规划,继续推进合成圩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争取更多支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整合资金,不断集中投入,加快科技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发展,引导农民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发展,推进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
(七)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财政体制、教育体制等各项改革,扎实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偿债资金兑付及扫尾工作,重点推进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制度改革。 (八)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加强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加快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精心构建财政收入质量监控的网络平台。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认真开展信用担保和小额贷款担保工作,努力破解企业融资瓶颈。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性贴息、补助等扶持资金。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会计基础教育和财经法规的宣传,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密切乡镇和部门协作,积极主动服务企业、服务乡镇、服务农村。扎实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切实提高财政干部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水平9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