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520|回复: 1

[分享] 从西方列强的兴衰看中国可选择的发展战略

[复制链接]
UID
503
回帖
758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08-10-14
发表于 2008-10-25 12: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安庆
之一引子: 历史上有好多曾经光辉灿烂的文明都消失了。最早的古希腊文明、美洲的玛雅文明,整个都只成了古迹。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现在只剩下中国还作为一个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十几年前还是我们“老大哥”的苏联,现在已处于完全不同的世界。和美国正在进行战略博弈,这是中国面临的基本地缘政治环境。本篇共2章,3小节一、工农是国家的政治基础,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是在占本国多数的工人、农民的生活持续恶化中崛起的二、英国人是美国人的老师,早期的美国人是今天中国人的老师三、聚焦于地区性守成,不谋求世界性扩张 国际政治的原则至今仍是森林原则。联合国安理会只有在大国实力可以互相制约时才能发挥作用,安理会的一票否决制才能起作用。马克思说,东方只见政权变更,而没有社会发展式进步。历史应是发展的,发展的本质在于质变和飞跃。但在东方更多的是朝代更替,这里只有量的积累,而没有质变式的飞跃。所以,生存不应是中国的目标,发展才是中国的战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是中国的最终目标。 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功败垂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研究西方列强兴衰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发展,是有益的。一、工农是国家的政治基础,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是在占本国多数的工人、农民的生活持续恶化中崛起的 当发生危机时,资本主义世界国家为了把国内保护好,常常将市场危机转嫁出去。这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英国危机转嫁的早期对象就是欧洲大陆,受冲击最严重的国家就是法国。法国及整个欧洲大陆是英国转嫁危机的最早的“南方世界”。1786年的时候,法国跟英国做了一个交换,当时签了一个“伊甸条约”.但到1789年法国就进入国家动乱。当时那里的情况跟中国今天进入WTO 的情况一样。资本冲击使法国出现国家风险,整个政权发生动摇。大部分农民失业。法国人认为拿农产品跟英国的工业产品交换可以使进经济的发展。其实英国产品成本低,产品的附加值高,而法国正好相反,所以一交换,法国农业产品不堪重负,农民迅速解体。法国农民解体后蜂涌进城,这和今天中国的情况大体相似。进城以后,找不到工作,又没钱,就闹革命。这样便导致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实质是脱离土地的流民革命。拿破仑连同《拿破仑法典》正是从农民和土地问题入手来解决法国社会矛盾的。当时只有拿破仑意识到问题的要害,《拿破仑法典》给整个欧洲的农奴予以土地,使之成为自由农民,为欧洲,特别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力资源。 当时法国的问题是生产和劳动发生结构性矛盾了,是外国资本进来之后,对整个国家经济及其经济基础的冲击的后果。农业产品没有竞争力,这对小农业为主而工业又不发达的国家而言,是一场灾难。中国目前面临的情况与法国当时的情况很相似。为了进入WTO,中国ZF在农业问题上做出的牺牲是最大的,随着进入WTO 后保护期的结束,中国的农业受到的冲击将是很大的。外国粮食进口,中国农民种的粮食若无国家特别扶持,仅成本一项就没有办法与西方竞争。中国八、九亿农民,种地不挣钱,进城又没工作,大量劳动力一旦失去就业机会,长此以往,整个国家就可能会陷入混乱。 中国农业改造问题一直没解决好。中国自秦以后始终是自然小农业经济,1949年建国后,新中国领导人就考虑农业改造问题。当时的人民公社,有了大农场经济的形式但没有市场经济的实质。邓公先从农业问题入手,将土地交还给农民。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尽管小农业经济有启动快的特点,一家一户地生产,生产中的人力成本和西方农场相比非常高。随着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引进外资,这种自然小农业经济就要撑不住了。城市工业品价格的增长使得自然小农业因成本高于产出,加之国外优质低价的农产品的引入,中国农业很快面临瓦解的危机。可以预言,随着WTO规定的中国ZF对农业的保护期结束,如果ZF对农业还无有效的保障政策,中国的农业危机将有可能转化为1789年法国式的政治灾难。 而如果没有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对工业产品的需求,中国的振兴民族工业就是一句空话。历史上没有一个大国是在本国工人、农民大量破产、生活持续恶化中崛起的。中国农民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转轨中做了很大的牺牲。实际上ZF应该对他们有所补偿。这其实是一个政治问题。二、英国人是美国人的老师,早期的美国人是今天中国人的老师 美国的发展道路对我们中国也有可借鉴的地方。美国最早是英国殖民地,英国将北美洲当作英国资本发展的殖民地。在英国人眼中,北美只能生存但不能发展。 今天的中国相当于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今天的美国相当于19世纪的英国。小布S上台后,在国际问题上更是一副霸主姿态。苏联解体后,中国开始崛起。正因此,美国才要重复以往英国遏制美国的政策以对付中国。当时的北美之于英国形势,有点像今日中国之于美国的形势,英国绝对不想在它的西侧有一个强国出现。北美人民拿起武器反抗英国的压迫,成立了独立的美国。 在南北战争中,英国想肢解美国,它支持南方独立。当时英国统治世界的方式不是人权,而是将有可能成为重要对手的国家肢解。英国当年就是这样成功反对西班牙霸权后走向世界争取市场和资源。当今世界最大的现实问题是什么呢?是资源。如果说,上世纪的主要大国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市场短缺,本世纪主要大国发展的主要矛盾则是市场和资源短缺。 中国已从昨天的产品短缺、继而市场短缺转向现在的资源短缺。除市场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国际资源的需求和依存度也在上升。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就是这样。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早期也出现过这种问题,但它们用牺牲殖民地资源的方法来补偿了国内的社会问题。它们通过掠夺包括中国在内的南方国家的资源来保护本国的环境。随南方国家的发展加快,资源不足的矛盾将日益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因此可以预料,全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未来的世界如果不降低资源消耗,就必然会战争不断。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战争是人类降低资源消耗的终极方式。世界资源“蛋糕”就这么大。发达国集团已瓜分完毕,新崛起的国家已饥肠辘辘。上世纪初美国冲破英国霸权走向东方,为抢占世界市场和资源。但就今天的中国来说,不能搞殖民地,怎么办呢?只有走出去抢占世界市场和资源。 英国是美国的老师,美国学它的老师来反对英国霸权,向世界要市场和资源。昨天的美国也是今日中国的老师,中国也要向当年的美国学习,反对美国的霸权,要求平等地参与国际资源和市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9 14:09:51编辑过] 改革纵横谈 之九 强国之路第一篇 从西方列强的兴衰看中国可选择的发展战略之二三、聚焦于地区性守成,不谋求世界性扩张 老一辈政治家的政治智慧需要我们后人认真的学习,毛泽东和邓公为中国制定了永不称霸的外交原则。世界扩张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而言,是一条通往灾难之路。邓公曾给中国定下的未来五十年的发展目标是中等发达国家,这意味着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将中国发展定位在“地区性大国”的层面,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要通过地区性的影响来实现。 历史上德国和美国的兴衰历程对未来中国是一面镜子。 德国百年国运的奠基人是俾斯麦。俾斯麦青年时的德国四分五裂,而法国又在拿破仑失败后一蹶不振。这为德国的崛起提供了历史性的时机。1862年俾斯麦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主张“铁血政策”,用王朝战争和国际交叉联盟的方式实现德国统一。1866年开始并完成德意志的统一战争,成立北德意志联邦。这使当时的欧洲受到巨大的震惊。俾斯麦并未因此停步,借1870年法国对普鲁士宣战的时机,以优势兵力迅速深入法国,俾斯麦又乘胜挥师巴黎协助梯也尔镇压了巴黎公社革命。德国从法国获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并获阿尔萨斯和洛林大部分地区。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从1866年至1872年,俾斯麦仅用了六年的时间就使德国在统一中崛起,由此彻底改变了长期不利于德国的欧洲均势,确立了德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真正需要中国人学习的是俾斯麦在胜利后的地区性守成的外交政策。俾斯麦与当时大多数仍处在胜利亢奋中的德国人相反,认为德国胜利后的外交活动余地更加有限。他说欧洲国家“只能容忍德国的实力强大到不至于触犯其自身安全为限”。1871年后,俾斯麦意识到德国的扩张已达到欧洲列强可接受的极限,此后他坚持地区性守成原则。在欧洲大国间,他小心翼翼地采取维护俄德关系,稳定德、俄、奥之间的三皇关系。1882年俾斯麦利用英、法、意在地中海冲突的机会,拉拢意大利与德、奥形成三国同盟。1887年这个同盟又得到进一步续延。这时的他仅将强大的德国军力当作提高德国结盟砝码以及威慑潜在敌人的手段而已。他将德意志的强国地位限于欧洲地区,拒绝任何全球性的战略企图。总之,俾斯麦担任首相职务将近二十年,他企图达到的目的就是争取在政治上出现除法国外,各国都需要德国的形势。 俾斯麦的地区性守成的外交政策使德国国力迅速上升。十九世纪末,也就是俾斯麦辞职时,德国工业生产几乎赶上英国,在总产量方面甚至已超过英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使德国国内滋生了向世界扩张的冲动。这种冲动在威廉二世执政时期的对外政策中得到体现,为此俾斯麦于1890年辞职。此后德国大规模扩军,实行海外扩张的政策。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初,俾斯麦时期的地区性守成的外交成果已荡然无存,德国与奥匈帝国已四面楚歌。1914年德国利用萨拉热窝事件,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是德国在战争中全面毁灭;30年代末德国希特勒步其后尘,结果又是德国被强力肢解。俾斯麦外交的重要经验在于:国力只能用于国家可承受的并且是对国家有重要利益的地方。美国基辛格博士对俾斯麦有很高的评价,认为:“由于他了不起的建树,使得他所缔造的德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失败、两度遭到外国占领及国家分裂达两个世代之久,却仍巍峨屹立。” 美国在二战以后开始步入世界性大国行列,然而其国运兴衰却与其追求世界霸权的政策紧密相关。二战后欧洲的衰落极大地突出了美国的地位。为控制整个太平洋,1946年,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曾制定“边疆”西移计划,但美国的这种扩张势头在朝鲜半岛和中南半岛受到严重挫伤。上世纪50年代美国出兵朝鲜并与中国交手,损失惨重;60年代中叶,法国从越南退出后,美国贸然进入中南半岛,结果又被拖在越战的泥潭中不能自拔,此后国力开始在世界扩张中透支。1946年美国在世界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为50%,到1970年下降为23%,1980年继续下降到21.5%.而与此同时,日本、中国等在世界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则快速上升。尼克松看到美国国力因其海外过度扩张而下降的现实,果断调整美国外交政策,结束越南战争,恢复与中国的关系。此后,美国国力开始回升,90年代初,苏联解体,但美国并未停步,于1991、1999、2001及2003年,美国通过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将其军事力量插入海湾地区、巴尔干半岛及中亚地区,并于2002年退出《反导条约》,打破原有的战略平衡,“在仅仅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既改造了自己也受国际动态的改造——从一个相对孤立于西半球的国家,变成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和控制力前所未有地遍及全世界的大国”。今天的小布什似乎正在重蹈德国的覆辙。 从罗马帝国到大英帝国衰落的历史经验表明:地区性守成则国强,世界性扩张则国亡。历史上没有一个大国的国力,能经得住世界性扩张的透支。所以,今后不管中国发展强大到什么程度,都应谨记并遵循毛泽东主席制定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外交路线。改革纵横谈之十.. 强国之路 第二篇 改造国民性,重铸国民精神引子: 孙中山先生的一位朋友是印尼华人富商,有一天在朋友家做客很晚了才回家,但当地规定华人夜间不得出门,否则重刑。这个同胞只好雇了一名日本妓女夜行,结果印尼的POLICE看到后居然向日本妓女行礼问好。日本妓女地位虽卑,但她背后的民族是个强大的民族。华商虽然有钱,身份在国外还不如日本妓女。中华男儿当为国家哭,更应为自己同胞的国民性一哭。本部分共两章,5小节:一、一切向钱看不应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二、爱国主义教育时不我待三、实事求是不应成为历史四、信用不仅仅是道德问题五、改造国民性事关国家的兴衰 改造国民性,重铸国民精神之一 身体的成长规律是,骨头走向哪里,神经和肌肉就走向哪里,骨头前面是牙齿和指甲。人不管他多么高贵,没有骨头,没有指甲,只有肌肉,那他将一事无成。这个道理放大到国家也是一体适用。一个没有独立和健全民族精神的国家是不会真正强大的。 一个国家无论现阶段多么贫穷;无论遭受多大的灾难,只要其民族精神尚在,这个国家就会很快振兴。一个国家如果丢失了民族精神,那么无论它现在多么富庶,也会象建在沙堆上的摩天大楼一样轰然倒塌。 二战结束后,德国成了一片废墟。斯大林则预言:二十年后,德国会再度成为欧洲的霸主,因为日尔曼人的民族精神并没有在战败中消亡。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一位中国将军去日本军营看日本人在作什么,因为通常情况下没落的群体会陷入颓废和疯狂。他没有看到期望中的景象,却看到日本人正在教导小孩学知识,军营里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将军沉痛地走出了军营,因为他预感到自己的胜利是暂时的。 一、一切向钱看不应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 据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1820年中国GDP 是欧洲的1.22倍,1890年中国GDP 是日本的5.28倍;中国的GDP增长率从1700至1820年间一直领先于欧洲和日本。但在1820年后的20年即1840年,中国却被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打败,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又被日本打败,中国因此失去香港、澳门和台湾并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历史过了一百多年,现在中国再次开始慢慢富裕,但我们并不强大,尽管在国际中有了自己的独立主权。从上个世纪开始一百多年我们就是为这种自主命运在不停地奋斗,但只要我们没有战斗力,这种命运就不会因中国的富裕而得到永远的保障。历史反复表明,国际间的大规模财富转移本质并不是靠交换而是靠暴力完成的。这一点今天有人忘记了,有人说,生活富裕就行。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大国兴衰史中,被打败并由此衰落的,有很多是富国。例如中国、印度是被穷国(按GDP比较)英国打败的。他们的财富在欧洲人的大炮和利剑下在近代迅速流向欧洲,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始积累。 众所周知的是,华人主宰了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命脉。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印度尼西亚。这个国家的华人只有六百多万人,仅占印尼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三,可华人拥有的财富却超过百分之七十以上。国际关系理念是“经济决定国家的命运,未来的国际战争主要是经济战”,华人既然主宰了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命脉,是否这些国家的内政外交应该是华人说了算?但是,整个南洋史确切地说是一部迫害屠杀华人的历史。 远的不说,最近的一个例证是公元一九九八年五月,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爆发了一场举世震惊的骚乱,在骚乱过程中华裔居民受到有组织的杀害;华人所拥有的数千家公司、工厂被砸、抢劫;全印尼共有数千名华人丧生,1000多名妇女遭到暴徒群体强暴,其中许多妇女或被活活烧死;在屠杀和强奸进行时,印尼POLICE都远远地站在一旁看热闹……。 在相当一部分国人心中:金钱可是万能的啊?其实主宰印尼经济命脉的华人群体根本享受不到平等的公民权。针对华人的歧视迫害在大屠杀之前就已成为印尼的一种时尚。世界上另一个古老的民族犹太人,这个民族的历史和南洋的华人有着惊人的相似。 犹太人自纪元一世纪在故土反抗罗马大起义失败后,在战火中逃出来的犹太遗民被迫背井离乡,向世界各地流浪,从纪元一世纪一直流浪到二十世纪,长达近两千年之久。 犹太人因为身后没有国家,在世界各地受尽欺凌。 因为被排斥在主流社会和体面职业之外的缘故,犹太人被迫更多的从事非体面的低等职业。下流行业通常都能带来暴利,犹太人也因此很快富了起来,成为各地有钱人的象征,善于经商致富也成为犹太人最主要的能力见证。和南洋各国对华人的印象如出一辙。因为大量从事文明所不耻的行业,极大地损害了犹太人在各地的形象。在漫长的中世纪,包括英、法在内的整个欧洲都参与了迫害犹太人的行动,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一个接一个。更大的灾难发生在二十世纪中期,希特勒执掌德国政权后,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式的大屠杀。 犹太人在鲜血中反思出了一条告别屠杀迫害,找回民族尊严的道路,那就是不再把“生存”和“赚钱”作为主要目标,而是把反抗迫害、建立自已的国家,用生命去捍卫尊严公正作为人生的终极目的,为达此目的必须重铸犹太民族的精神。 犹太人建立自己民族国家的努力在国际上称之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于1948年8月结束,其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面积14000多平方公里的犹太国正式诞生了。 截止2001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犹太人累计已达129人,其中医学奖45人、物理学奖31人、化学奖22人、经济学奖13人、文学奖10人、和平奖8人,占全球诺贝尔奖总数的三分之一。犹太民族总人口则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3%。除了在科学领域取得扭转乾坤的成就外,犹太人还纷纷进入社会上的体面岗位,逐渐争取到了和居留地人民相同的地位和权力;同时告别那些文明所不耻的“下流职业”,极大地矫正了犹太人的社会形象,成功地重铸了犹太人的民族精神。在今日世界,犹太人依旧是有钱的民族,但这些钱是靠勤劳和智慧挣来的,和一个世纪以前犹太人手中的钱有本质的区别。和华人在印尼一样,美国的犹太人也是以百分之三的数量占有百分之七十的财富,但两个民族在居留地的地位和形象有着天壤之别。犹太人的民族凝聚力在二十世纪后半期得到了空前的强化。犹太人在各地虽是少数民族,但却永远告别了被屠杀被迫害的历史。美国的犹太人虽然只有六百多万人,但却是这个国家不能忽视的政治力量,他们造成的政治压力常常能够左右美国ZF的对外政策,使历届美国ZF不敢贸然疏远以色列。 南洋华人则坚定地继续自己辛酸屈辱的历史,继续成为任人屠杀宰割的“无助的羔羊”。当大屠杀的幸存者在同伴的血泊中站起来时,他们想到的不是反思灾难的根源,不是把命运和中国连为一体,而是想方设法把失去的钱赚回来。 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金钱和财富不是万能的!!民族精神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未来,其重要性远远大于经济。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出现了全民经商的热潮。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炎黄子孙把追逐金钱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贪官疯狂受贿;底层社会则不惜卖淫贩毒;平民百姓则多方寻找赚钱的门路;连最神圣的象牙塔也成了冷冰冰的交易场所,人文精神和学术氛围被赤裸裸的钱欲淹没……。 当越来越多的人在不择手段地捞钱时,还有几个人在思索人生、国家、民族等严肃的主题?还有多少人在关注我们的民族精神建设。 中国人的民族精神被“金钱”极大地扭曲了!中华民族的“金钱”梦该醒了!二、爱国主义教育时不我待 孙中山先生的一个朋友是印尼华人富商,有一天在朋友家做客很晚了才回家,但当地规定华人夜间不得出门,否则重刑。这个华人只好雇了一名日本妓女夜行,结果印尼ZF的POLICE看到后居然向日本妓女行礼问好。日本妓女地位虽卑,但她背后的民族是个强大的民族。华商虽然有钱,身份在国外还不如日本妓女。 中国人的强国之梦是从孙中山开始的。看看过去的历史片,“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种情景让人难受。前几年有一个东欧国家飞机出事,华人就被关到机场大厅,而西方人则都被送到宾馆,怎么说都没用。这两个事例告诉我们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国家不强大,国民必定受人欺,你背后的祖国不强大,个人再富有在国外也有可能抬不起头,你的财产也可能得不到真正的保障。 让我们看看犹大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次中东战争前期,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约旦、伊拉克等国出动大军对成立才一天的以色列发动全面进攻。处于初创阶段的以色列国防军力量处于绝对劣势,在阿拉伯五国联军的围攻下很快处于全军崩溃的边缘。海外的犹太人听说祖国处于危险中的消息,毫不犹豫地把积蓄拿出来,在短期内就酬集到了一笔可以装备几个机械化军团的巨大资金,全部用于购买先进武器装备,然后把购买来的庞大军火运往以色列。战争初期以色列国防军的装备不到对方的十分之一;战争后期以色列军队在装备上则占有压倒优势。以色列军队利用装备上的优势向入侵的阿拉伯联军发动反攻,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战争期间,海外的犹太人不但在金钱上慷慨解囊;还有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拿起武器赶赴陷入战火硝烟中的以色列参加保卫母国的战斗。在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是选择远离战火的,所以陷入战争中的国家才会有那么多的难民外逃,在外敌入侵时人们有时逃得更快,等到战火平息后再返回家园。可犹太人的作法正好相反,在祖国处于危机中时不是逃离家园,而是勇赴战火与国家共存亡。 今 天我们的祖国虽然也在不断的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但我们思考后就会发现与其说是爱国的教育不如说是爱D的教育。纵观人类自有政D以来的历史,没有哪一个政D可以自始至终的始终代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所以我想说:你可以不爱D,但不可以不爱国!虽然D现在也在讲三个DB,但国民需要的是行胜于言。这种爱D的教育最后反而弄巧成拙,看看自80年代中国公派的留学生,有近半数留在了国外,现在自费留学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他们大多数都留在了国外,我们的清华北大等名牌学府成了美欧等国的人才培养基地。这种人才的流失实际就是国家财富的流失,这难道不可悲吗?有朋友要说,科学和文化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如果在发达国家可以作出更大的成就为什么不可以,我也部分认同这种说法。但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等人要放弃美国优越的研究条件和重重阻扰回到祖国,为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奉献出了一生的精力?虽然现在祖国还有许许多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虽然中国还不强大,如果大家都往国外跑,都只想着个人的一点点利益而没有爱国主义精神,祖国又怎么能强大呢??想一想,为什么犹大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要共赴国难?以色列人知道失去国家,就几乎失去了一切。犹太民族发过财,但钱并没有买到幸福的命运。真正想念祖国的时候,是人们在海外处境最悲惨的时候。在希特勒集中营里的那些犹太人对国家的渴望程度是今天我们这些青年无法想像的。如果大家还认为这都是过去的事了,那就请看看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起因并体会一下今天伊拉克人的心情!!看看这些发生在历史和眼前的实情,我们就会对国家及国家利益有更深切的认识。改革纵横谈之十.. 强国之路 第二篇 改造国民性,重铸国民精神之二三、实事求是不应成为历史 历史上的宋王朝衰败给中华民族一个大刺激,此后中国文人中再次兴起实事求是的学风。宋末有“器”和“理”关系的争论,“器”就是“实事”,理是“是”。后来,中国文人开始讲究学以致用。王阳明是明代出现的重要人物。他的特点是学以致用。他是哲学家,还带兵打仗。从此以后知识分子有了学以致用,不尚空论的特点。王阳明之后是王夫之、顾炎武等,他们都是大学问家同时又习兵尚武,这种学风在中国湖南扎下了根,影响到曾国藩,张之洞,乃至后来的毛泽东。时势造英雄,这是一个群星灿烂,英雄迭出的时代,而造就这些时代英杰的就是实事求是和学以致用的学风。 五四时期,中国国家灾难深重,北京大学不自觉地成了实事求是思想的摇篮。那时候北大讲“兼容并蓄”而不是实事求是。不太讲问题,只讲主义。胡适主张少讲主义,主张不要脱离中国问题谈主义,应针对具体问题谈主义。胡适的思想来源是其美国的学术导师,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当时青年毛泽东深受已深深扎根于中国湖南的明末清初学者王船山即王夫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影响。毛泽东在老师杨昌济的影响下,也看重王夫之学说。 1927年大革命失败,毛泽东率军开进井冈山,写了《反对本本主义》,谈的就是中国革命的现实问题。经过三十年代的失败,党到延安后,毛泽东提倡改进学风,要杜绝学术空论,要讲实事求是。延安整风后,党的学风转向调查研究和讲究实事求是,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从三十年代的失败渐入胜利。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爱说漂亮的空话。国家的命运不能靠空话支撑,更不能靠八股文来支撑。这种八股文说来说去等于什么都没说,甚至于还不如不说。ZF的工作报告中和主流媒体也是只报喜不报忧,尽是罗列一些美丽的数字。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只注重GDP的高歌猛进,大跃进式的房地产业增长,银行业置国家金融安全于不顾飞奔着去海外上市,只重外资的引进数量而不重质量,汇改、股改的冒进,国企、教育、医疗、社保改革的轻率,这些都反应了实是求是已经从相关决策者的词典中消失了。 历史经验表明,不讲实事求是的国家和民族是不会有前途的!!四、信用不仅仅是道德问题 下面是我转的一位旅美华人在美国的经历:“几乎所有公共场合,凡有老人或儿童减价优惠,均无需出示证件,全凭你金口一开,人家就信了,哪怕有的老人长得很年轻,或有的儿童看上去颇高大。人家这样信任你,再去撒谎或冒充,真是件很可耻的事。正因为这样,当有一次带女儿参观某博物馆(售票处注明6 岁以下儿童免票,而我的女儿刚满7 岁),售票员微笑着问“孩子几岁”时,我稍一犹豫,还是如实说“7岁”并照章购票。后来我甚至为自己那一刹那的犹豫而脸红。有一次去某大商场复印一本书,200 多页图书印完去结账,收银小姐并不查验所印页数,只凭你自己报的数字收款,没有人怀疑你会虚报少交。多年来,由于国内邮局对信封规格要求愈严和电话电脑的普及率愈高,加上有几次投递丢失、拖延和来函上精美邮票不翼而飞的经历,我与邮局打交道已日见稀少。不料到了美国,每天离不开邮政,几乎每天都收到邮件,其数量之巨,大概要超过我在国内近10年私人邮件的总和。很多看上去极其重要的东西,美国人都是用一纸平信送达,且万无一失。首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尽管美国邮局分检信函早中国多年实现了自动化,但美国人寄信用的信封依然五花八门,小到巴掌、大到4 开报纸的信封,我都收到过。一些美国人为了寄一些特殊的感谢卡或纪念卡之类,还常常自制信封也照寄不误。如果你在信封里鼓鼓囊囊地揣些东西,例如胶卷、唱片,竟也能寄出。我在美国先后冲印过近20卷胶卷,全部是用信封寄出并收回的,尽管信封里装一二只胶卷,简直有些滑稽。由于既可以省去到超市送取胶卷相片的麻烦,又能节省些费用,很多美国人都喜欢用这种方式洗印照片。和一位美国朋友谈及此事,她认为这很正常,说你一旦交邮,就是对邮局的信任,只要地址写对邮资付足,邮局一定会受理。不仅信封五花八门,信封内还常常包含着很重要的东西。到美国的第二天,我就去申办社会安全号。这社会安全号可是在美国生存不可缺少的物件,收入、纳税、有无犯罪等各种个人记录都与之挂钩,雇佣无安全号的雇主将被视为违法。到学校听课、办医疗保险、考驾照等等,也都会被要求填写社会安全号。这么重要的东西,他美国人也是一纸平信寄出,并不需要签收。还有驾照,这是美国除了公民证、绿卡之外最硬的个人证件,因为通过驾照上的信息,POLICE可以从电脑调出包括你出生、国籍、住址、社会安全号在内的一切个人记录。怀揣一个驾照,你就可以出入一切场所,包括乘飞机。如此重要的驾照,也源自一封无需签收的邮件。诸如此类还有银行支票、汇票、银行卡、信用卡、借书证、账单等。美国的家庭信箱,通常竖立在马路边上,且均不上锁,邮件放在里面等候邮递员来取。但依我个人及我认识的所有朋友的经历,无论多么重要的邮件,从未丢失。起初我将胶卷放入信箱还有些忐忑(重要的胶卷一旦丢失,损失将永难挽回),后来也就坦然了。一年内我先后寄出约50张付账的支票,张张安全。” 与个人信用相比,美国公司之间的商业信用更加重要。一家公司一旦言而无信或欠钱不还,将很难再在商界立足,甚至其商业生命将因此而终结。反观国内司空见惯的三角债现象、会计师事务所造假屡禁不绝且愈演愈烈。 当你拿到一张百元大钞时,你的第一反应就是用手捏捏或对着阳光看看是不是假钞,去菜市场买菜时你会担心卖菜的会不会给你缺斤少两.......,这些都反应了一个什么问题?这就是现在国人普遍信用缺失。信用危机已经不是一个名词,他是我们现在实实在在要直面的问题。国企的MBO成为职业经理人中饱私囊的工具,股市成为国企脱困圈钱和无数赌徒的游戏场,连一点起码的道德都没有的权力资本洗劫国民。ZF的对内改革使ZF对人民的信用渐渐丧失,汇改使ZF在国际上进一步破坏自由所剩无已的信用,当年朱RJ建立起来的汇改信用损失殆尽。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ZF信用在市场中将发挥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是大市场小ZF的经济,ZF建立了一套套公平的游戏规则,让市场的主体在游戏规则的约束下尽情的发挥,ZF只是发挥监管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个监管的作用,是必陷入权贵资本的泥坑。在市场中,ZF是用非行政的货币、财政等经济手段调节经济,因此ZF信用将具有主导作用,如果ZF没有信用,如果不取信于民,你将如何用经济手段来引导人民的市场预期,你将如何调节经济?所以,信用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人道德的问题,在一个信用缺失和没有信托责任的社会里将显著的增加社会的交易成本,一个没有信用的社会是不可能长远发展的!!一个没有信托责任的民族和国家也是不可能真正强大的!!五、改造国民性,重铸国民精神事关国家的兴衰 在企业管理中有一句很酷的话:我只重结果,不要谈什么过程。这种管理的观点初听起来有道理,然而却经不起推敲:人的思想决定人的行为,行为形成过程,过程决定结果。如果你不纠正他错误的思想,说100遍我只重结果不要谈什么过程,也很难达到你的预期结果。这个观点放大到民族、社会和国家也一体适用。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适当的软件,再好的硬件配置也无法帮助一台计算机完成预期的任务。同样,在一个组织或国家当中,如果软件部分没有到位,硬件部分也无法真正发挥作用,这个软件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人的思想和精神。所以,在当今的中国,我个人认为,现在一个很重要但往往被人忽略的事情就是把我们的思想拔高,即改造国民的思想,重铸国民精神,塑造诚信、自由、民主的现代公民精神。改造国民性事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其重要性就如同现代企业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一样。而这一点却是我们改革至今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非常重要和迫在眉睫的大事。历史告诉我们,民族精神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未来,其重要性远远大于经济。 清朝末年,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并派出大批留学生去学习欧美列强的坚船利炮,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改造国民性,重铸国民精神。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今天我们要想真正的国富民强,除了学习西方列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造国民性,重铸国民精神,塑造诚信、自由、民主的现代公民精神。 上面谈到的是我认为最重要和最紧急的方面,其实改造国民性会涉及更多的方面,但限于篇幅和我个人的知识面只能谈这么多。中华民族的优点我们可以脱口而出,然而今天关起门来,我谈了这么多,更多的是揭示国人的劣根性。说了这么多,只能说恨铁不成钢。我也希望祖国更强大,希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现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唐雄风。然而希望终归是希望,只有先认清自已的缺失,并立而改之,我们的希望才会真正的变为现实,而不是流于梦想。 而政治改革、完善的法制化建设、公平的游戏规则的建设、体制之恶的消除,这些都是改造国民性,重铸国民精神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因为人非圣人,人都有私心的一面,没有严刑峻法的监管、没有公平的游戏规则的约束、没有良好的体制做保障,就不可能塑造诚信、自由、民主的现代公民精神。而这绝非朝夕之间之事,西方列强的法制化、公平规则的建立和有效执行,有效体制的建立基本上都经历了至少几十年的历史。所以,在下面一篇 《开明专制,末法之世当用重典》, 我会谈谈民主、专制、宪政、严刑峻法的监管等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77
回帖
3469
金币
83 个
注册时间
2008-8-17
QQ
发表于 2008-10-25 17: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苏州
人的思想决定人的行为,行为形成过程,过程决定结果。

评分

参与人数 1 +1 收起 理由
admin + 1 抢到沙发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客户端|皖公网安备34082702340930号|望江论坛 ( 皖ICP备18018829号 )

GMT+8, 2024-5-13 20:38 , Processed in 0.056806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