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二锅

[散文] 《八十人生散记》节选(更新至60楼)

  [复制链接]
UID
452
回帖
6756
金币
3 个
注册时间
2008-10-6
发表于 2014-12-20 17: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深圳
愿健康长寿
梅朵和月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56704
回帖
890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3-8-5
发表于 2014-12-20 17: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镇江
读先生的文章,仿佛回到了当年,依然在教室里聆听先生的教诲。眼睛不禁有些潮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55905
回帖
137
金币
78 个
注册时间
2013-7-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17: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
                                                 祠堂庙宇中的望江初中
     民国二十九年的正月初一清晨,日寇侵占了望江县城。大年夜,县城中的老百姓是在惊恐的枪炮声中度过的。
     这年暑假,原在安庆某中学任教的檀颉韩和徐家禾二位先生出于对家乡的热爱,毅然回到家乡,在码头的何家祠堂创办县立初级中学,招来数百名青年接受教育,一些敌占区的青年不愿意接受敌人奴化教育也相继奔来。后山原来私塾较多,那是培养乡绅的温床,这时有些青年正在那种传统封建教育门前徘徊,望江中学这时创办,可谓适逢其时。
何祠靠近码头桥,这码头原在清朝设镇,木帆船可以直通大江,交通方便,它是我们后山城乡物料的集散码头,江西的优质杉木,安庆的洋货及“府粪”(垃圾堆肥)都在这里起岸,这些都是农家需要的物资。在日寇进驻安庆后,这码头已失去昔日的繁荣,只留下几家日杂百货小店和茶馆、酒店。何祠开办中学,这给码头的商店带来了生机。何祠四周林木繁茂,祠堂规模和许多古建筑一样,上下3进,每进3间式敞厅,由4根站柱撑起架梁,前厅短促,只有两厅可做教室,侧旁杂房可做宿舍。新招的初一两班分占两个大厅,又在中厅后靠近天井处用木板隔出一个小教室,安排初三班10人听课。我们睡通铺十分拥挤。当时还有初二两个班,人数虽然不多,但何祠无法容纳,因此又在西邻的祖师殿办两个班,称为“二院”。
祖师殿是一座古刹,也是3进殿建筑,前殿较大,安放一尊被称为祖师的木雕菩萨,两旁立着4座比人还高的泥塑神像,面目狰狞可怕。殿前左侧架着大鼓大钟。法名体悟性的当家师住大厅左侧多间房屋。学校在中殿与后殿间隔壁分成两个课堂。庙里除了每日例行的晨钟暮鼓外,平时香火旺盛,后殿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突然响起鞭炮钟鼓之声,这对于我们学习当然有干扰,但时间长了,也就习以为常了。祖师殿也和何祠一样,绿丛围绕,特别是殿前的参天古树,夏日浓荫如盖。清晨,两地林间散布着青年学子朗读英语、语文、书声朗朗,莺声婉转,人声莺语相映成趣,古刹前有一大片草地,绿茵如毯,中间有个土墩子,专为唱戏及庙会堆起,那片草地是我们接受军训的场地,也是我们课外活动的好地方。
      我们后山与太湖、怀宁接壤,两县都有学生来此读书,还有7名同学是从岳西县来的。那时,我们一年级有不少同学是从私塾来的,数学跟不上班,于是根据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筛选,筛选下来的同学,重头学起,又招收部份学生组成春季班,我因为在家读书时,父亲已经教我学过比例、开方,所以数学成绩不拖后腿。
   
学校举办,给古老的祠堂庙宇焕发了青春,《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我们天天高唱,雄壮的歌声,震憾着荒山野岭,几乎忘记了只离30里的太阳山日寇大炮的威胁。我还记得在学校开学不久的一个星期天下午,天气阴沉,我从家返校,经过码头南边的山下时,突然轰隆两声巨响,好像就是在我身边爆炸似的,惊出我一身冷汗,我赶到学校师生们都在谈论此事,才知道是日寇从太阳山发出的炮弹,两发炮弹均落天我经过的小山南边。有一次,日寇骑兵还到过仅离祖师殿5里的何家中屋,奸淫掳掠,并枪杀1人。我们就是在敌人的炮口下学习和生活的。但我们的学习仍然照常,没有一个人因为惧怕敌人的炮弹而离开学校。
同时,学校又在离何家祠很近的叶家祠堂附设一年制简易师范班,培养小学教师。我们的老师3地授课,风雨无阻,那种敬业精神令我终身难忘。
抗战时期,我们的学习用品很难买到。起初,我们写英语,但数学习题都是用毛笔墨汁,逐渐学会买颜料自制墨水,用蘸水钢笔书写。我们的课本除英语书有成书《国民英语读本》外,其余各科不是油印,就是把课文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抄写,油印的纸张十分粗劣,印出来的文字模糊不清。
抗战时期买不到煤油,我们不能点汽灯自习,只好自备菜油灯做功课。学校让我们学生自己管理伙食,成立膳食委员会,每日派人监厨。我们8人一桌。盛菜的餐具是普通农民家庭用的黑钵碗。早餐1碗黄豆,耐嚼有味,好下米粥,午晚两餐干饭,常是青菜、豆腐、萝卜,一学期很难吃上几次荤菜。好在大伙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生活上苦一点也无所谓,只是有一件令人苦恼的事,就是黄豆吃多了,矢气太多,无论什么场合,都禁不住它的释放,不是惹来唾骂,就是引起哄笑。那时不知是什么原因,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染上了疥疮,有的人还由疥疮转化为脓疱疮,让人屁股不能坐凳,甚至手指不能抓笔写字,最痛苦的是晚间入睡当被褥发暖时的那种奇痒,让人揪心,只好拼命的用两手乱抓,直抓到皮破血出才慢慢睡去。
学校发展很快,原有的老房不能解决问题。当时的望江县长漆仍素不相信鬼神,下令拆小庙建学校,雷厉风行,车推肩担,建校材料很快运到工地。几个月后,7间大课堂在祖师殿西侧落成。于是初中部学生全部集中到祖师殿了。
我们的校长檀颉韩先生,本县新坝人,毕业于安徽大学教育系,是一位忠厚的学者,举止斯文,即使对违犯校规的学生也不大声训斥。在那全民抗战的年代,他一身灰土布军装,腰整皮带,夏秋季节足踏麻编草鞋。他教授地理课,三根指头转动粉笔,就勾画出一幅简单的中国地图,很受学生欢迎。解放后在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死后得到平反。
教导主任徐家禾先生,本县泊湖人,毕业于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他身材高大,长形脸,一双眼睛特别大,平时显得很严肃。他教数学和理化课程,有时联系讲课也幽默地说上几句笑话,引得哄堂大笑。他对学生要求严格,练习要书写工整。他住半间狭窄的厢房,窗户正对新建课堂的大院,他坐在室内就能观察到学生在大院中的活动。他的记忆力特别好,和学生见过一次面就能叫出他的名字。只是天不做美,他患上了肺结核病,当时缺少药物,营养条件也很差,课程负担很重,上课时常咳嗽,他怕咳出的痰液影响他人的健康,总是将痰液自己咽下去,我们看见,既同情,又感到恶心。我还记得,他拿水烟袋的弯管给我们做虹吸实验,又燃烧镁条拍照,这比纸上谈兵要深刻得多。最放后,他进入上海填筑材料工学院任教,文化大革命中,挂上反动学术权威的牌子接受批斗,并下放劳动。
英语老师徐鸣皋,本县古炉人,金陵大学外语系毕业。先生很注意自身形象,麻白的连鬓胡须经常修刮,花白的站发常见油光,常穿质地比较好的中山装,冬日穿羊皮长袍。爱吸香烟,牙缝中多留烟垢。两颗金牙在咬读单位词时闪闪发光,当时我们不懂得什么国际音标和韦氏音标,他把字母”O”读书“窝”,“H”读成“唉起”。先生好搓麻将,若是输钱了,次日期上课时肯定有人倒霉,他是常带子教鞭上堂的,便于指示板书讲读。我们看见他慢慢来走进课堂来,满脸不高兴的样子,都有恐惧心理,特别是没有把单词和课文读得滚瓜烂熟的同学心里更是着慌,吓得不敢抬头头。在班长喊过“起立”“坐下”之后,先生用外语命令:“Colos your books!”我们连忙把课本关上,他满堂巡视一周,然后轻轻地走到一个不敢抬头的同学身旁提问,你答得出来便罢,若是答不出来,他就拿起教鞭敲你的头壳,按照组成单词的字母读一个音敲一下,单词几个字母就敲几下,所以我们都很注意徐老师晚间的活动。徐老师很少提问年龄大较大的同学,怕学生反抗,自己丢面子。
初中三年,我们换个三个国文老师,初读一年级时是金老师教国文,他是本县人,典型的绅士派头,当时他兼任国民党部什么委员,在开学两个月后,不管学生年龄大小,一律填表入国民党,用手印代替照片,这是何等荒唐!这给我们同学在解放后的政治运动中带来不少麻烦。国文课没有课本,老师给学生选择读古文,那些“之乎者也”虚词真不好安排。后来我们换了一位岳西来的刘老师,他是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讲课深入浅出,很受学生欢迎,只是他给学生作文写评语很笼统,不指明有哪些缺点,如何改正,甚至写出一些嘲弄人的评语,如“高山滚鼓”(其意是说“不通”),“擀面杖吹火”(歇后语“一窍不通”),这样的评语真让人哭笑不得。最后我们换了一位老秀才徐秩东先生,在老先生的谆谆教诲下,我对写文言文很的进步,老先生常让我在黑板上抄范文,这时我也很爱读古文。每在她的身旁朗读古文,比如<秋声赋>、《滕王阁序》那样的文章,读起来音韵和谐,很是悦耳,母亲听着,常常停着手中针线活儿,认真听我朗读文章.
我班同学年龄相差较大,有的人已当爸爸了.相比起来我算小鬼了.我时女孩子入学极少,我班有两名女生,一名年龄较大,身体粗壮,是老秀才家未过门的儿媳;另一名有点像<红楼梦>里所描写的林妹妹”,只是眼睛嫌大一些,长在那漂亮的脸蛋上显得不够匀称.那时女学生的思想受到传统礼教的束缚,很少与男生谈话,怕惹出绯闻.
我的个子较小,常坐1排或2.有一学期我坐教室进门的21,2号的是一个耳朵有点聋的徐哥.那时我很喜欢开玩笑,在老师上堂点名时,还未到我的名字,我有意抬一下身子,聋哥也很快起身答”,惹得满堂大笑,连老师也抿着嘴笑.徐哥发现受骗了,怒目向我叽咕几句也就过去了,下课后我们还是好朋友.
班里有位岳西同学名祝德建,算得是多才多艺的人,会水墨画,会刻印章,更会表演口技,记得那处双十节”,县政府组织各界群众在泉塘寺附件的金鸡举行庆祝大会,他上台表演了口技,十分生动,博得阵阵掌声.我在他的启发下也画过人像,刻过图章.后来祝德建未考上高中.据说漂泊到了台湾,成了著名的画家.
我们虽是初中学生,但在战时也要受军事训练.我还记得我们已经训练到<步兵操典>上的什么散兵行” ”散兵阵科目,在祖师殿前的草地上侧身匍匐前进,教官对我们的训练很严格,上了操场就把我们当士兵看待我们一共经过3名教官的训练,前两名是由学校聘请的,3个是由太湖师管区派来的.我读一年级下学期时在祖师殿,一天,教我班公民课的吴老师向檀教官借了马想去太湖老家,不知为什么临时改变主意不回去,他让我把马牵到何祠去.那匹马身子不大,看样子很老实,这回我也想过把瘾,神气神气,自己认为会骑牛,骑马也不怕,我大胆地贴着马身跨上鞍座一带缰绳,马跑开了,我掌握不住,被摔下马来,几乎臂折.
临近毕业了,我的父亲突然去世,我十哀痛,思想也陷于混乱,毕业后怎么办?何处是出路?大哥安慰我,叫我只管读书,读高中,读大学都可以,话虽如此,家庭条件我是清楚的。当时,我最好的选择应该是读师范,国家对师范生有补贴,毕业后就能当上小学老师,能解决自己的生活出路。但这不是我的理想,我的理想是读大学,当官,光宗耀祖。
   全班同学都在思考和议论毕业后的问题,正在这时,本县有一位在中央军官学校担任教官的邹先生回家探亲,他与檀校长私交很厚,来到学校看望檀校长,也许是檀校长关心学生的出路,也许是邹教官对家乡青年的厚爱,他愿意带一批同学去成都报考军校,途中旅费由他负责。班中议论纷纷,年龄较大条件较好的同学,都有激烈的思想斗争。投笔从戎,抗日救国。是很光荣的事,何况将来毕业后就是军官哩!经过邹教官的挑选,有5名同学去了大后方,我班的张俊同学一直担任队长,出操时口令喊得最响亮。去军校是最适合的。
  我班共有32名同学,经过毕业考试,金鹏飞得第一名,我排名第7.我们将要离开母校了,大家都准备了1本纸质较好的本子,有校长和老师题辞,同学们相互赠言留做纪念。我还记得檀校长给我的题辞是曾国藩说的话:“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说也奇怪,平时我们觉得荒山古刹生活乏味,但这时却特别留恋它们,于是全班同学决定在大操场的戏台墩上建个纪念亭。亭有8角,周边置栏杆可坐,亭中悬有1块长方形的匾额,白底黑字,由老秀才题写“怀苟亭”3个大字,前面有段序言,文曰:“香茗峙吾校之西,邑之最高峰也。年来占毕余闲,辙深景仰,今夏一匮功成,同人等行将星散。言念山灵,爱建是亭,永隆泰斗,以见余等虽去,犹惓惓不能忘怀也。因名之曰“怀茗亭”。匾的下方有全班同学的名字,两边配上楹联,也由徐老师撰写:文曰:“三载春风同坐地,一亭旧雨再来时。”抗日战争胜利后,望江中学迁入县城,我们的“怀茗亭”也就不知道它的下落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 +40 收起 理由
十月金秋 + 4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52733
回帖
49671
金币
10441 个
注册时间
2013-2-15
发表于 2014-12-21 21: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
二锅 发表于 2014-12-21 17:44
祠堂庙宇中的望江初中     民国二十九年的正月初一清晨 ...

欣赏


莫认真亦不可不认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56704
回帖
890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3-8-5
发表于 2014-12-21 21: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徐州
先生所记虽是个人经历,却与国事息息相关。读之,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55905
回帖
137
金币
78 个
注册时间
2013-7-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1: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
                                                                          三年高中读两校

                                                                     1、山窝窝的六邑联中(1)
  
    抗日烽火在神州大地上燃烧得愈来愈轰轰烈烈,中国共产党指挥的游击战术,迫使日军只能龟缩在城里活动,广大农村人民照样生产,照样学习。
   太湖县距离长江较远,又靠近大别山区,原在安庆的“六邑联立中学”临时迁移到太湖县花凉亭的姜家岭状元府开学。这个学校是由原安庆府所属的怀宁、桐城、潜山、太湖、望江、宿松6县联合创办的,是一所具备高初中的完全中学。那时太湖的刘家山埠还有一所省立的太湖师范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小学教师。我取得家庭同意,决定报考六邑联中。我从家步行当天赶到了姜家岭,那里没有小镇,只好住学校周边的农户家里。6县及湖北靳春、黄梅等地前来报考的学生群聚山窝,参加升学考试,学校只招收一个班级,谁也没有把握能被录取。考试后约1个月,我接到了录取通知书,全家人十分高兴。同学之间,交往频繁,讯息灵通,知道了我们班上的廖宗杨和徐哥考取了设在桐城黄闸埠的省立第二临时中学;徐西园、周学文、刘映辉3人考取了省立太湖师范。陆鸿飞、金鹏飞、钱永嘉、胡蕃、那个“林妹妹”和我共6人被六邑联中录取。从这次升学考试来看,望江中学是很出色。民国三十一年九月,我跨进了“安庆六邑联立中学”的大门。
   学校设在太湖老县城北门外的群山之中,地名姜家岭。那时还没有花凉亭水库。县城北门外是沙河,河从群山中流出,至县城北门外分成南北两支流,进入平原,泥沙沉积,形成大片三角洲,县城就建立在三角洲上。北门外的沙滩足有3里宽的散沙,踩在沙上,沙没踝骨,步履艰难,沙中杂有不少云母碎片,在阳光下闪闪耀眼。沙滩北岸有个叫藕坊的小村,几家农户兼卖茶水小吃,让过往行人暂时休息。走过小村就是山区。沙河北岸陡崖上是古刹龙山宫,庙旁有座高塔,出县城北门就能望见,沿着沙河南岸的山坡约行2里转身向西走,沿着山谷有一条用比较平整石块铺成的足有2里路程的石阶直达山窝。弄不清在哪个朝代,这山窝里出了个姓李的状元,这条石阶就是专为状元府铺的。石阶尽头左侧有个石亭据说是状元的系马亭,离亭不远,有一道用石块砌起的高墙,朝系马亭开个大门,这是进入状元府的通道。走入石门,踏上几级台阶,登上一片平地,眼前豁然开朗,天空也变大了。四周展望,山窝的面积约有6平方公里,有两个小的自然村。状元府背座高山,面前有一条山间小溪,水流不断,山间也有很少的梯田。
   状元府有几十间青砖瓦屋,大门高敞,两旁坐着根刻精美的石狮。房屋一幢三进,后进是两层木板楼房,多数做了教室和宿舍,在状元府的后面新建了大伙房和大饭厅,那大饭厅屋面是用铁皮盖的,在下大雨时有如万炮齐轰的声势。再往里去,有新建的2层大楼的高中部教室,有篮球场。从楼上的窗口眺望,学校处在群山拱卫之间,目光所及,尽是郁郁葱葱,雄鹰盘旋,鸟语花香,算得上读书的最佳环境,只是这里的天地太小了,见不到朝霞,也见不到西沉的红日,人们沐浴的阳光少了。高中的学费比望江中学略高一些,按实物折算约合4担稻子(每担百斤),吃米每月2斗5升(10斗1担,10升1斗),另缴柴火费,因为不少学生都是远道而来的,吃米可以缴纳现金。抗战时期,禁止使用铜钞、银元、通用法币(纸币),票面额有壹圆、伍圆、拾圆3种,普遍流通的有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安徽地方银行、江西裕民银行、四明银行等五花八门的货币。中央银行和安徽地方银行还发行壹角、贰角、伍角3种辅币。(那时望江也发行分镇的流通券,在县内流通)。我们使用法币,比用银元铜钞轻松多了。
  高中生活与初中生活差别不大,只是不用黑钵碗盛菜,而是用铁皮制成的圆盘,把它分成两格,里面装的也常是青菜、萝卜、黄豆、干盐菜之类,也是8人1桌共餐。我们睡单人双层木床,这比初中的通铺好些,但是床缝中的臭虫太多,那些“吸血鬼”昼伏夜出,饱吸鲜血,遍体通红;同时,山区的日照较短,湿气较重,有一种叫做蜢蟋的极小的黑虫,白日叮人,叮后皮肤起红疹,奇痒难忍。
   高中更强调军事训练,实行军事化管理,早晚听号声作息,我们一律穿灰土布军装,起床号一声响,立刻起床,裹绑腿,系皮带,武装整齐,集合操场跑步,整日武装,不敢少懈。我们的军训教官是由师管区派来的,挂黄边一个黑三角军衔(少校),按步兵操典严格训练。
   学校每逢周一早晨,全校学生集合在状元府门前的广场上举行升国旗仪式,唱国歌,唱校歌之后,听校长或训导主任训话。
   学校的老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校长赵纶士是太湖状元赵文楷的后代,大学毕业,长期主持校政,在当时安庆地区教育界声望很高。教导主任陈我鲁,大学毕业,擅长数学教学。训导主任程冰移,武汉大学地理系毕业,教授地理。历史教师金贞一,也是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化学教师王焕英是日本留学生。英语教师赵景遽安徽大学外语系毕业。国文老师何鹏是一位有着很好的中华传统文化修养的青年教师,他在北平某大学读书时秘密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后因叛徒告密被捕,由于他父亲的关系被保释出来了,他不能再回原校读书,只好回到家乡教书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 +40 收起 理由
十月金秋 + 4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9074
回帖
11352
金币
125 个
注册时间
2014-5-24
发表于 2014-12-22 13: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
二锅 发表于 2014-12-22 11:18
三年高中读两校

         ...

欣赏!
岁月徜徉,于其间,觅一处静好,把心停靠,做一个淡然的女子。从此,心中的太阳与爱同在!^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731
回帖
7517
金币
642 个
注册时间
2009-9-23
QQ
发表于 2014-12-22 13: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
“官司草”是真没玩过,学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55905
回帖
137
金币
78 个
注册时间
2013-7-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08: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
三年高中读两校
                                                                              1、山窝窝的六邑联中(2)
    那时,我们仍然没有铅印课本,只有临时发下的单张油印材料。何鹏老师一上来就给我们讲授《离骚》,他引经据典,让我们觉得很有兴趣,并要求我们把《离骚》改写成白话诗(新诗体)。何老师提倡写白话文。我的小作文多次得到好评,特别是一篇《怀念》写我的母亲,何老师在文后写了较长的评语,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让我逐渐爱好文学。那时我的毛笔小楷比较工整,何老师要我写石印底稿印刷课文。那是一种特制的油墨写在特制的纸张上面,把纸张铺在磨光的石板上,经过压力,把字压在石板上面,不易抹掉,然后在石板上抹上油墨,印刷成书。这种石印现在见不到了,可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比较先进的。我写石印底稿也有一点报酬,由印刷厂负担,一张底稿约300字,可得5分钱。参加写石印稿的还有初中的同班钱永嘉,除了写课文,我俩还写了一本夏丐尊先生的《文章作法》,这本书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因为它是指导我们写白话文的专著。我和钱永嘉两人经常共1盏菜油灯在那间很大的铁皮屋内埋头书写,豆一般的灯光被风吹得摇晃不定,室外秋虫唧唧,屋面的铁皮响声不断,夜深了,确实有些凄然。何老师给我的印象很深,我至今难得忘记,他的头面富有棱角,眼睛沉静,经常笑容满面,他给我们批改作文很是认真,如“清顺”“尚可”那样的评语他是不用的,他采用“眉批”,最后,指出优缺点,错别字只在旁边画个框框让你自行改正。何老师给我开了些书目,让我课外阅读,其中有几部19世纪俄国作家的作品。后来,我在当时迁在何家祠堂的县图书馆借到了屠格涅夫的《罗亭》和《父与子》,我开始阅读外国小说了。
    太湖县是大别山区的边境,六邑联中的学生组成复杂,那时大别山有共产党的游击队活动,岳西来的同学把共产党形容得十分可怕,令人恐惧。不过当时的高中学生都是成年人,有一定的辨别能力,道听途说,不足以相信。但蒋中正的《中国之命运》是学生必读的书,这对我们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这年冬季,赵校长到省里开教育会议,学校事务由教导主任主持,这时有位高三的桐城学生孙高患病死在校中,同学们都很悲痛,但校方却让家长自行收殓,死者由家长运回去了。同学们都觉得学校很不尽人情,为什么不能给死者买个棺材呢?于是在高三主办的墙报出现了批评学校领导心肠狠毒的文章,以致引发高三同学罢课。事情闹大了,校方公然挂出公告牌,开除多名高三学生,事态震惊全校。高三同学十分愤怒,砸碎了公告牌,衝进学校办公室找陈主任要求退学,要校方出具转学证明。此刻陈主任犯难了,只好推说“没有校印”。但他却忘了挂牌开除学生的公告是盖过校印的,谎言自破,他显得十分尴尬,一时老泪纵横。当即有老师出面劝解,让同学们回到班上,听候处理。后来经过全校老师研究,决定收回成命,不开除学生。新学期开始,我的国文老师换了,这位老师名李天笃,人们称他是“太湖一支笔”,才学确实好,只是口表不及何老师,批改作文也没有何老师仔细。我的数学老师原来是陈主任,因为孙高的事,他受了很大的刺激,而且年龄也大了,也就不再教课了。学校缺少高中数学教师,正好那位“林妹妹”的在省教育厅任督学的姐夫来校视察,他是学数学的,学校就要求他临时给我们教授数学,后来由一位王老师接替。物理、化学也多次更换教师,这样频繁更换教师,对我们的学习很是不利。快临近期末考试了,两个春招的高一班学生打群架,学校领导听从军训教官的意见,向太湖自卫团领来10名持枪军人,认为这样可以将打架的事弹压下去,谁知引起初中部学生与自卫队的纠缠,学生渐来渐多,自卫队鸣枪示威,仍然无效,自卫队害怕出问题,很快撤回县城去了。这位教官名汪铁如,也是太湖人,因为小时患过头疮,头发稀少,头皮现红,学生背地里称他汪癞痢,30好几的人尚未娶妻,好不容易找到个对象,他住在高中部的楼上,正当初中部学生与自卫队纠缠时,高中部的二、三年级的学生将汪教官的房门砸开,把他准备结婚的新被褥和衣服从楼上窗口抛到下面的球场上,有人把他烧菜的香油泼到衣被上面,点火燃烧,顿时浓烟滚滚,又有人把他的搪瓷洗脸盆朝下砸下来,哐当一声,盆底翻到了盆口,围观者又是笑,又是叫好。这样一来事情可真闹大了。汪教官一怒之下离开了学校,经过几天活动,他亲自带领一班自卫队回到学校报复,学生那么多,报复谁呢?他想到了是高中部的学生烧他的衣物,那时学生也和军人一样在胸前佩戴符号,高中学生佩戴的是绿边符号,于是见到了佩戴绿边符号的就抓,学校领导怕发生更大问题,决定提前放假,把学生疏散回家,闹事就可以自然了结,从这以后,那位身挂武装带,腰佩小剑,脚穿马靴,神气十足的汪教官也就不见身影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 +40 收起 理由
十月金秋 + 4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74132
回帖
10117
金币
1842 个
注册时间
2014-11-12
发表于 2014-12-23 08: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55905
回帖
137
金币
78 个
注册时间
2013-7-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5 08: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
三年高中读两校
1、山窝窝的六邑联中(3)

     我读到高二时,变坏了,学会了打麻将,常常在训导主任查过床铺后,几个人悄悄地摸黑到山下老百姓家里赌钱,放短假回家,本来只有一天的路程,偏偏要在途中住店打牌,长夜不息,次日行路,形同幽魂。我的祖母对我有溺爱,还让大哥买副麻将牌,欢迎我的同学到我家打牌。同班好友檀正,原在初中比我高一级,他苦恋着还在望江中学读初三的龙霞,但又不敢大胆的写信求爱,和我坐一起的同班胡蕃与我闲谈,两人来个恶作剧,替檀正写信向龙霞求爱,落款署名“思无邪”,让龙霞一看肯定猜得出是“正”,认知邮递失误,那封信落在别人手中,在学校里传开了,害得龙霞哭了几天。后来听到同学们谈起此事,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知为什么,我变得不安心学习,总想远走高飞,恰好有个单位到学校招人去开发新疆,我想这是个好事,就和钱永嘉、秦宏义3人报名,愿去新疆,我们把行装都准备好了,等候一个多月杳无音讯。新疆未去成,此事不足惜,只是我在这段时间没有好好读书,浪费了光阴。
     快要期末考试了,同学们互相传说,日军要经太湖去立煌,使得大家惶恐不安,因为花凉亭这条山间大道是去立煌的必经之路,但正在这时,省教育厅有一位督学来到了学校,他听到学生议论后,集合全校学生训话,讲解抗战形势,分析日军动态,在他看来,日军不会进军立煌,要求学生安心读书,不要听信谣言。就在这天夜里,我们已经进入梦乡,突然号声响起,哨声紧急,大家从梦中惊醒,只见人群骚动,相互呼唤:“鬼子快到棋盘石了!”这棋盘石距离太湖县城仅仅十里路,我们从姜家岭下来走出山窝最快也需20分钟,要穿过龙山宫下面的沙河也还要一些时间,我们要过了沙河才会安全。同学们不顾一切,单人下山。黑夜下山,虽是台阶路,也会跌跌撞撞,不敢声张。增好是在冬天,沙河枯水,我们到达龙山宫下就找到个狭处过了沙河,大家都放心了。当我们过河不远就听到太湖县城的枪声。几天以后,我们听说走的迟的有几名男生被日军逮去了,临时给他们当苦力。有一名桐城籍的姓桂的女同学,躲藏在一个农家的床后面,床上挂了蚊帐,层里黑呼呼的,桂小姐不知道外面的情况,只是害怕被鬼子糟蹋,暗地里有剪刀割自己的颈部,幸好被那人家发现得快,才没有死去。那次日军也只是路过村庄,没有进入农家。这时已近寒假了,学生都已分散回家,要召回考试已是不可能了。
    高中阶段已过去一半时间,我自己反思,再不好好读书,前途不堪设想,从高二下学期开始,我埋头读书了,经常向何老师求教,这一学期,校内没有发生任何影响学习的事故,我们生活得很平静。在暑假前有部分同学与何老师相约在假期开办讲习班,谁知我回到学校时,留守学校的朱教务员把我的成绩通知书交给我,通知书中的评语栏写着:“因环境不适,请转学就读。”当时我很费解,我问朱教务员:怎么叫环境不适?他回答我说:“你自己应该知道,这是学校的决定,我也不清楚。”我问起何老师办讲习班的事,他告诉我,何老师已被解聘了,那天晚上我只好在学校住下。太湖山里的夜晚,虽然伏天,仍有几分凉意,在寂静的小院中,朱教务员给我讲《红楼梦》的故事,他劝我多看《红楼梦》,少读俄国小说。他的话使我对“环境不适”问题有所思考。
    我鼓足勇气去找赵校长,请解释“环境不适”的问题,我见到了赵校长,我把学校以“环境不适”的理由要我转学的情况向他反映,并提出要求让我继续留校读书。赵校长说这是学校决定不能改变。后来他给我写了介绍信,让我去潜山王家河找东南中学的张校长,转入东南中学就读,赵校长能亲笔写信帮我转学,我也无话可说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 +40 收起 理由
十月金秋 + 4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58877
回帖
6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3-9-28
发表于 2014-12-26 11: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襄阳
在线等,啥时候更新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55905
回帖
137
金币
78 个
注册时间
2013-7-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11: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
征马嘶风 发表于 2014-12-26 11:15
在线等,啥时候更新啊!!!

呵呵,你这算是投了“催更票”么?
打字需要时间精力,我会尽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74132
回帖
10117
金币
1842 个
注册时间
2014-11-12
发表于 2014-12-26 11: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8430
回帖
6018
金币
69 个
注册时间
2011-11-21
发表于 2014-12-26 12: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安庆
老先生我认识,那年我在那个镇里上班,和老先生住在一个院子,也常聆听老人家的教诲,老奶奶的咸菜特好吃,愿两位老人健康长寿,晚年生活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客户端|皖公网安备34082702340930号|望江论坛 ( 皖ICP备18018829号 )

GMT+8, 2024-5-19 21:30 , Processed in 0.061653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