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422|回复: 12

[散文] 三十里幽州野桃花

  [复制链接]
UID
59204
回帖
908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3-10-6
发表于 2016-6-3 21: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雷池大才子 于 2016-6-3 21:13 编辑

                           三十里幽州野桃花
  
  
                           倪文涛
   2001年新年刚过,我应聘到希望集团的北京美好公司工作。来到北京小红门的美好公司,因为地处北京市区边上,我仿佛听见祖国心脏的的跳动声音,那个兴奋劲真是掩饰不住。跟着师傅到北京南郊大兴县跑了两天业务。赶公交,钻地铁,路过天安门广场,赶紧把这个幸福用手机向至爱的亲朋流露和分享。还没有 来得及高兴几天,我被公司分配到了河北的“大西北”————张家口!我的心绪一下子跌进了冰冷的深渊。听所有了解的人说:张家口历来是大风口,象一个梦魇一样,总是与贫困、落后、饥谨、风沙纠缠在一起,现在每天的天气预报也似乎在证明着这一切。几乎所有公司的销售员都在传诵一个笑话:新销售员如果他太调皮,他就会被分配到张家口去喝西北风!名义上会说是去加强锻炼。杨西冈这个卖狗皮膏药出身、吃过很多苦头的冷面总经理来到寝室巡视,看出我一脸的沮丧,冷笑着说:小伙子!张家口是个能够磨练人的好地方。去了以后就有体会咯!
   第一次夜里来到张家口,下了火车就是鬼哭狼嚎的西北风!刀子一样的割着我的脸。只好赶紧钻进火三轮,往旅店奔命而去。第二天,早上起来,看到晴空万里,太阳高挂。心情也舒畅,花两元钱就租了个自行车去跑农村的饲料销售业务。心里还暗暗好笑:谁说张家口天气不行?谁说张家口不是人呆的地方?这不好好的?可是,好光阴还没有持续半天。下午三点钟,正是人困马乏之际,天啊!张家口的天啊!说变就变,就象婴儿的脸!我突然发现路上和街上的人全都惊吓地跑动起来,一边跑还一边在看天空,在叫骂老天!我心里犯嘀咕,这些人怎么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天又没有下雨跑什么?我依然推车一边走一边在看路边的门店,搜寻我的客户。没想到,刹那间,天地一片浑黄,太阳转眼就变成了银白色的月亮大晴天已经变的模糊,似乎是早晨。所有与垃圾有关的东西。。。。。。纸片、布条、塑料袋、鸡毛、树叶都被狂风卷上了天,在低空涡旋,然后俯冲下来尽往我和路人的衣衫、眼睛、鼻子、耳朵、嘴巴里灌!天啊,张家口刹那间就成了人间地狱!!四野一片漆黑,能见度刹那为零!几乎为零!这就是沙尘暴!!!从前只在电视里看到过的无边无际的沙尘暴!!公路上大小汽车全打开了大灯和防雾灯,也无济于事!沙子的浓密掩盖了一切!哪怕是光!真是象陷入了星云的黑洞!!!汽车不敢走动,它们比我推车还慢!它们全都不停的张开喇叭在嘶鸣在骂娘!沙子裹着雨点、雪片、冰雹、泥巴一股脑的往我头上砸!往我身上打!由于出门没有经验,更因为没有在张家口生活的丁点经验,我出门穿的衣服很少,还穿的象个江南秀才——一身西服!!我冷的象浑身筛糠,牙齿一直打颤颤!!西服转眼间就象臭水沟里扯出来的样子!人呢连骂娘的力气也没有了!。。。。。。好恐怖!我清楚的看见我象死鱼儿一样的赤裸的手握着车把,殷红的血从指甲的倒茧皮里一股一股的往外冒。。。。。。瞬间就凝固成一朵黑红色的血块的红花!!!!!。。。。。。自从那次以后,我总结了教训,起早歇晚,早出早归的跑销售市场。每每当风沙来袭扰时,我已经蜗居在装有暖气的旅店写市场报告和潜心读书。随着我的精心布局和辛勤运作,我的销售业绩不断提升。工作的压力也不断减轻了。按公司规定:一个月后,业务员回公司报告工作!
   在回公司的张家口——北京南站的火车上,我的心情无比舒畅!因为公司办公室早已经电话通知我:新业务员这个月的销售业绩我最好!月薪和奖金将达到四千元!!!这样的充满成就感的惬意真是难以言喻。
   火车铿锵的轧着铁轨,慢慢的穿行到古代的幽州地界。极目远眺:四野荒凉,山峦光秃但是峻峭,如斧削一样的有棱有角!透出一种在故乡巴山蜀水少见的阳刚之气!似乎给我以某种哲理的启迪。古人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我庆幸选择了美好希望公司,也庆幸总经理有意苦心安排我到张家口锻炼。苦难没有磨灭我的意志,却给予了我一身肝胆!我不但学会了生存本领,还在最艰苦的地方提升了业绩!
   在我重新抬头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野花。我无法不被它们所吸引。它们高低错落,从山顶一直开到铁轨边火车的窗口,仿佛伸手可以触摸顽皮的她们。红的象霞,粉的象纱,白的象雪,开遍了整个山脉,一直簇拥着火车慢慢的在花丛中潜行。真叫人目不暇接,心旌摇曳。我想,怎么着估计也有近三十里地的花山吧。这让我大开眼界,惊叹不已。我曾经游览过南京梅园的梅花,也曾经饱览过成都龙泉山的桃花。但是她们都太娇气太煽情,没有眼前这些野桃花那么朴实无华,那么超凡脱俗,那么远离尘世,甘于寂寞。。。。。。
   我于是赶紧去问身边的本地人,它们是什么名字的花。坐在我身边的一位50多岁的男子告诉我:它们叫野桃花,生长在山野,老死在山野,没有人关怀,没有人整枝锄草。自生自灭。一年一度,自己开放。它们几乎只开花,没有什么果实。连调皮的小孩子都懒得去采它们!它们在乍暖还寒的风里不甘寂寞,不畏严寒,不屈的绽放。。。。。。
   哦。。。。。。我想 ,这是一种何其宝贵的品格啊。让我想起许许多多的象我一样的无法书写灿烂辉煌的小人物,虽然没有天时地利,地处草根,但也要拼命的绽放一回!偌大的希望集团,精英如天上繁星,人才如雨后春笋,想要出人头地绽放一回,谈何容易?但是也不要小看这些象工蜂蚂蚁一样的平凡员工,也是他们的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才成就了今天希望集团刘氏家族的民营企业的航母!
   野桃花啊,野桃花,别了你,再回首看着你,我不禁潸然泪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59204
回帖
908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3-10-6
 楼主| 发表于 2016-6-3 21: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磨难就是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28107
回帖
7566
金币
92 个
注册时间
2011-11-10
发表于 2016-6-3 22: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野桃花呀野桃花,你置身尘外,自发芳华!
当你朴实的脚步漫山遍野,你已然营造了一个缤纷的世界!
欣赏美文!  问好!
  有梦怀芳草,无言惜素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59204
回帖
908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3-10-6
 楼主| 发表于 2016-6-3 22: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童姥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59204
回帖
908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3-10-6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07: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望江乡亲好!老家多梅雨,丝丝几多愁,四川乃暑天,闷热也难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52733
回帖
49674
金币
11125 个
注册时间
2013-2-15
发表于 2016-6-4 09: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生活浪漫无限却得益于生活磨难  {:7_728:}


莫认真亦不可不认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59204
回帖
908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3-10-6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13: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草__根 发表于 2016-6-4 09:12
文中生活浪漫无限却得益于生活磨难

谢谢草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59204
回帖
908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3-10-6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17: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坛老狐狸------汪曾祺

从不入流,到“被发现”

按照文学史的写法,汪曾祺排在当代文学史前十名开外。他的地位有些尴尬,常在专门章节论述之外,以“还有”为由头稍稍一引。同在此列的,还有周作人、梁实秋等“杂家”。

他是个“不入流”的作家,心甘情愿游离在当代文学史的评价体系之外。这个体系的纵坐标是形成于鲁迅时代的革命文学传统,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以后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思潮。它们遵先驱的命,与政治运动相配合。汪曾祺没有入这条道。被问及为何50年代至80年代初小说创作为空白,他说,“我写不了‘那样的小说’,于是就不写”。

另一条横坐标是外来文学的标准,1978年前侧重前苏联文学的传统,之后偏重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体系。汪曾祺早期的小说创作也明显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但他偏好的西班牙作家阿索林恰是国内80年代现代主义热潮中不受追捧的一位。不仅如此,他还在往反方向走,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

30多年后,中国文坛经历了西方现代文学一次次汹涌洗礼后,逐渐冷静下来。一直不追不闹,又一直存在着的汪曾祺,因其独特,反倒成为断裂时代的经典文本。他作品中渗透的国学底蕴、汉语美感和始终未断的传统文脉,对他来说是浑然天成的选择。但在文学评论界,这被认为是重读他的价值所在。

很难追溯汪曾祺在大众读者中是何时火起来的,很多人从上世纪80年代他复归小说界时便开始追了。近年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汪曾祺热”是层累形成的。出版行业的推动、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尤其是文学评论界对于汪曾祺在文学史上意义的回观与打捞,制造出一种印象:一度被“遮蔽”的汪曾祺,如今被重新发现了。

当下文学评论界对汪曾祺的回观,主要集中在几个“打通”:从早期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到后期中国文学传统,他将中国小说与外国小说打通;其创作自上世纪40年代至其60多岁未断,把现代小说的文脉带入了当代;不弃唐诗宋词等传统文学的韵味,他将白话文和传统文学打通;又将文人传统和民间情怀相融,使民间文学和文人文学打通。

可见,汪曾祺在文学界的独特价值,在于他身处于时代断层中,却延续了个体对于传统和文脉的坚守。但汪曾祺又不是断层中孤单的样本,由他,可牵连起文学史断层中的其他被边缘化作家,如他的老师沈从文、五四时期另一位不入流的作家废名,包括孙犁,也常与之并列讨论。这种辐射和对照价值也呼应着汪曾祺被重新评估的意义。

语言

坚守汉语美感,是“仅存的硕果”

汪曾祺身处断层中的独特价值,还在于他的文字。汪曾祺的文字并不华丽,反倒质朴,带着不张扬的古雅。把汪曾祺80年代的文字放入民国作家的作品中,丝毫不显跳脱。

他对汉语的古雅之美信手拈来,看似浑然天成。但若细数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这种风骨有多少次被打折的可能,不免唏嘘。白话文运动的余热对于汪曾祺这一代的作家来说并不好拿捏,50年代之后又鲜有作家能站在“遵命文学”的传统之外,与政治意识形态保持清醒而自觉的距离。1978年后,大量译介文学的进入,翻译文体的文字风格开始对本土的文学创作造成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包括对内输入的翻译腔调的浸染,还涉及本土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是否适宜被翻译输出。可以理解,一些作家基于这种考虑进行了文风调整,但汪曾祺还是安稳地留在“最难翻译的中国作家”阵营里,在作品中细密地缝织着汉语的醇味与意趣,再一次选择置身事外。

今天,汪曾祺成了少数“仅存的硕果”,他干净而纯粹的文字所阻挡过的,不只是意识形态浪潮,还包括语言改革风潮与翻译潮。他人模仿仅得皮相,洗尽铅华的沉淀无累积不可得。

汪曾祺对汉语美感的呵护与坚守并不是固化的执念,而是一种内化的自觉。他提出“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认为语言的粗糙就是内容的粗糙,并珍视汉语背后深厚的传统文化。这种对于汉语独立性、纯粹度的坚守与呵护,背后需要依托强大的力量。

这种力量不仅体现在汪曾祺的文字风骨上,还贯穿其一生的文学选择。他没有依附于特定时代的文学评价标准,也不愿追风潮。有选择余地的时候,他选择近30年不写;不得不做的时候,他也曾写过样板戏,却能从中走出来、化得开。

有评论家说,汪曾祺懂得遗忘和记忆的艺术。80年代再次提笔的汪曾祺,把50年代之后近30年的沉默忘记了,竟回忆起40年代在西南联大时期的新文学余温,并重续了下来,成全了评论界关于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打通”一说。

其实汪曾祺对文学本身的把控力,包括各种“打通”,可归于他在文学创作上既保持了独立性,又不失开放性,能在异质性中融会贯通。以他对民间文学的贯通为例,新中国成立后,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风向标,作家们开始向民间汲取养分。汪曾祺和“山药蛋派”的赵树理在《说说唱唱》编辑部共事五年,深受民间文学的影响。但1978年后在译介文学的冲击下,大部分作家已经更换追随风向,80年代的汪曾祺依然因着自己的性情和追求,继续化用着民间文学中语言的鲜活风味。

因对文坛的风潮有判断与取舍,汪曾祺在断层中承载了多重打通的作用;又因对个人文学生涯坚守独立性,他的个人文脉也未间断。把早期的《鸡鸭名家》和晚年的《岁寒三友》放在一起,看见的是同一个汪曾祺。再琢磨一下文学评论家杨早的那句话,“汪曾祺没有骗人”,便懂了他的耿直。

价值

满是人间烟火味,而无半点逐利心

对于大众读者来说,汪曾祺对于文学本身和汉语美感独立性的坚守或许并不容易引起共鸣。 “满是人间烟火味,而无半点逐利心”,最让人动容。

写市井,写花鸟鱼虫和下酒小菜,讨论苦瓜是不是瓜,这当然是汪曾祺的另一个选择。汪曾祺将老师沈从文对乡土的关注,展到了市井生活,又将市井生活中的烟火气和世俗味做了诗化处理。他写的确是市井小说,但又是文人的市井小说,所以乌烟瘴气被化散了,意趣和希望却能浮出来。在汉语越发粗陋的当下,这种和生活意趣相融的汉语之美,回味悠长。

汪曾祺写市井,实则着眼于人的价值。他说,市井小说没有史诗,也没有英雄,所写的是小人小事。汪曾祺对凡人的注视对他而言是性情使然,但在今天来看颇有“先见之明”,当然这是后人的后话了。随着当下中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深,个体价值、市民群体价值逐渐觉醒,他对市井生活中普通人生的白描与时代中普通人的心理诉求相呼应,也会超越文学价值,为社会史的研究提供生动、活泼的素材。

同时,因汪曾祺写的是人和人的价值,在干净的文字、疏散的文风之外,他白描出来故事背后五味杂陈,酸、辣、苦都有,只是他不说透。贾平凹说汪曾祺是“文坛老狐狸”,谈其文章“老辣娴熟”,不无道理。汪曾祺写的那些故事虽然没有直接撕心裂肺的痛感,但它们的基底并没有回避那些让人彻骨寒凉的社会现实(如《晚饭花》《小孃孃》等)。汪曾祺在上面敷了一层,又敷一层,用悲悯的情感和写作的距离感化解掉强烈的绝望感。他自己并不否认创作过程中的躁动,但捧出来的成文,平淡干净。

不同年龄段的读者读汪曾祺,个中滋味自有差异。人过中年再读汪曾祺,读到的不只是谐趣与生趣,在一树花、一塘水之外,大概也在寻找关于时代痛感的默契共识。就像汪曾祺回忆自己被打成“右派”的那段经历时,笑言自己很幸运,不然人生就更平淡了。不是没有痛苦,只是没有明说,或者代言其他。从那个时代走过的人,懂得风平浪静之下的深重。

触到这种老辣之后,再观察汪曾祺今天作为一位美食家、生活家的大名气,多少会有些遗憾。随着年轻一代对历史记忆的遗失,汪曾祺文字背后的深意有多少人会心,还是个未知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59204
回帖
908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3-10-6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18: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他的文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62469
回帖
794
金币
49 个
注册时间
2013-12-18
发表于 2016-6-6 09: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才子的文章就是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59204
回帖
908
金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3-10-6
 楼主| 发表于 2016-7-3 01: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眼又是一个月要过去了,四川天气太闷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客户端|皖公网安备34082702340930号|望江论坛 ( 皖ICP备18018829号 )

GMT+8, 2025-5-4 11:37 , Processed in 0.224408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有害信息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15855656055 举报邮箱59080147@qq.com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