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9767|回复: 19

[其他] 不能忘却的纪念 太慈篇

    [复制链接]
UID
101371
回帖
9
金币
10 个
注册时间
2017-10-21
发表于 2017-10-21 07: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来乐 于 2017-10-21 08:12 编辑

    【慈】字的起源: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柔软的细丝。古鈢(丝,表示柔软)(心,心肠),造字本义:比喻心肠软如丝,疼惜生命,不杀生,不作恶。篆文将(丝)写成(茲)。

        佛教用语。佛:    菩萨爱护众生,给予欢乐称为慈 [give happiness]。如:慈光(菩萨大慈大悲的光辉);慈悲;慈航(佛、菩萨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济众,使脱离生死苦海)

      古望江县以十三寺为行政区划,太慈寺为十三“寺”之首,(太、十里、南台、土,菩、妙、龙、武、张、褒、永、法、泉,还有青林寺没数)。(望江十三寺口诀)。

        太慈因“寺”而得名。太慈寺是唐(公元905年)僧至祥首建,明(公元1370年)僧宗溟重建。 太慈禅寺(原名时雨庵)座落于望江县城东八公里,太慈镇边,龙山南麗,武昌湖畔安九公路旁,山清水秀,翠竹苍松,闹中净地,古寺依山而立,气势壮观。

        望江县太慈,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以来,太慈人睿智豁达,质朴善良,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太慈素有“文化之乡”的颂称。望江十景中的“四湖烟水”、“灵井浮英”富于太慈。

区划沿革

1949年3月28日望江全境解放,成立县爱国民主政府,全县设4区(华阳、凉泉、鸦滩、赛口区),城关镇属县直辖。

1952年凉泉区划为凉泉、太慈两区,

1956年1月,全县调整为5区1镇29乡(镇)。凉泉区:辖凉泉、茶安、太慈、郭河、沈冲、横山、翠岭7乡; 5月,县、乡、镇人民政府改称人民委员会,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

1957年7月,将29乡(镇)合并为23乡(镇)。横山乡并入凉泉乡,郭河乡并入沈冲乡,

1958年9月,全县成立19个公社:凉泉区辖凉泉、太慈、沈冲、茶安、翠岭(曾改名高峰)人民公社;

1960年2月,实行一区(镇)一社,全县共有6个人民公社,原凉泉、长岭、鸦滩、赛口等区所辖公社改称管理区。

1961年7月,撤销区级人民公社,恢复区制;撤销管理区,恢复乡(镇)级人民公社。全县有5区2镇27个人民公社2垦区工作委员会,共341个大队。凉泉区辖凉泉、翠岭、茶安、太慈、沈冲、桃岭公社;

1968年8月以后,县、区(镇)、社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改凉泉区为红旗区,改太慈、凉泉、沈冲公社为红旗、卫东、向东公社。

1969年4月,桃岭与红旗合并为红旗公社,

1980年7月8日,红旗区复名太慈区,红旗、向东、卫东公社复名太慈、沈冲、凉泉公社。

1981年10月,华阳、太慈、长岭、鸦滩、赛口5区的行政机构称为公所。

1986年,零圩升为乡级办事处,隶属太慈区。

截至2013年,望江县下辖8镇,2个乡:

镇:华阳镇、赛口镇、雅滩镇、长岭镇、太慈镇、漳湖镇、高士镇、杨湾镇。

乡:雷池乡、凉泉乡。

太慈古建筑

文殊庙

文殊庙原建在今天的安徽省望江县太慈镇西北侧桃花岭上(原桃岭乡政驻地)。

    相传自元代未年,当时的古雷阳地区、尤其是望江县城西北侧桃花岭一带,民智日渐开化,文风益显昌盛。其后,秀才、进士、举人连年迭出,使得昔日的古雷阳桃花岭一带成了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之乡。

元代未年,古雷阳桃花岭一带的文人学士们从弘扬、倡导文化教育,崇尚科举及第与孔孟理学等出发,动议发起由地方乡坤和广大百姓民众自发捐款、献物与募资,并选择在一座傍畈依水的桃花岭上,开始破土建筑起一座气势浑宏的“文殊庙”,“文殊庙”建成后,其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圣人孔子、孟子、庄子与墨子等雕像与画像。“只供圣人,不供神佛”。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很少见的,也反映出当时桃岭人崇尚科学,敬畏知识的品格。解放以后,由于极左路线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被破坏歪曲,尤其是孔、孟、老、墨等历史文化圣人一个个被否定、遭贬斥。古老的“文殊庙”亦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强行拆除,并用拆除后的砖瓦木料在其遗址上建成原桃岭乡政府机关和桃岭信用社等.

慈湖书院

望江县慈湖畈的慈湖书院较为著名,为元代大儒王幼学晚年私人讲学之所。《嘉庆重修一统志》关于慈湖书院的介绍十分简单,位置:“在望江县北二十里”;历史:“元代大儒王幼学晚年私人讲学处”。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关于慈湖书院的记述,也只寥寥几字:“王幼学读书讲道,著《纲目集览》于此。”关于慈湖书院的位置,1995版《望江县志》载:“在今桃岭乡慈湖畈,院落已废。慈湖畈的地名,现在地图上找不到了。据乾隆三十三年《望江县志》介绍文殊河,“其水出值雪山凉泉,经慈湖畈,文殊庙入武昌湖。”那他就应该在太阳山(值雪山)与文殊庙之间,也就是现太慈镇往西北不远处。关于慈湖畈地名,可能因湖而起,也可能因人而起。因为元代生于望江桃岭的王幼学,字行卿,别号就叫慈湖。

太慈古代名人

余诚格

     幼习诗书,历试连捷。光绪十五年(1889)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十六年,钦授翰林院编修。二十一年,钦派江西主持乡试,后又钦命"记名御史"主持会试。戊戌政变时,曾因他是康有为登第时座师,一度遭贬。此后历任山东监察御史、广西按察使、湖北布政使、陕西巡抚、湖南巡抚。余秉性刚直,在御史任内,三月共上70余奏章,参劾时弊,一时名震京畿,有"余都老爷"之称。官至二品。其墓坐落太慈乡太慈林场龙山凸北。墓冢不高,周围有圆垫,名曰:“叶里藏桃”。墓土系用桐油泡花拌以石灰硫磺夯筑而成,1958年开山造林时被毁,仅剩墓碑。碑高1.4米,宽0.7米,厚0.15米,碑有石顶,面雕斜形瓦状,碑文:“诰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寿平府君老大人之墓”。阴文楷书字体。碑系民国22年立,现由余姓裔孙保存。

王幼学

     王幼学,元代八儒之一,字行卿,别号慈湖,望江县太慈镇桃岭人。1279年南宋王朝灭亡后,年幼的他被元兵俘至河南洛阳,所幸被一陈姓人家收为义子。王幼学聪敏好学,博览陈家藏书,最终学业大进。元大德三年(1299年),他得到一本南宋朱熹所撰《通鉴纲目》,耗费20年七易其稿,将此巨著全部加以引喻释义,并于仁宗延佑五(1318年)编纂成59卷的《通鉴纲目集览》,后刊行于世。元至正二年(1336年)王幼学返回故乡望江,于值雪山(今太阳山)旁建慈湖书院,攻书讲学。1368年去世,享年93岁,葬于桃岭雄鱼山。坟前立有元代墓碑,上面镌刻“元理学家王幼学先生之墓”,明代修缮墓地时立有“大儒王公慈湖先生之墓”。清代时望江学者将王幼学像奉入圣庙,列为先贤配享祀位。其墓记仅剩半截断碑,字迹剥落难辩。王幼学墓为第六批安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徐仲源

       唐代德宗年间,徐仲源曾任合肥令,其父徐升翁由宣城调任望江县令,便定居望江,故居就在县治(当时没有建县城)以北十里(就是如今的太慈镇柯家畈村),他是现在太慈镇六九甲徐氏鼻祖。二十四孝中仲源割股说的是徐仲源的母亲李氏左眼红肿,整日流泪不止,广请名医用药物治疗都没有收效,慢慢的左眼就失明了,接着右眼又开始出现左眼的症状,请来的医生也是束手无策。徐仲源心急如焚,在一次请医生回来的路上,听见两位老人在一起谈心,说如果母亲生病,在药物不能医治的情况下,用儿子身上的肉炖汤喝也许能医治。仲源抱着一线希望,回到家中摆设好香案,用艾蒿水清洗了身子,然后在香案前拜了三拜,拿起刀子,毅然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熬汤。说来也巧,母亲喝下汤后,第二天疼痛开始减轻,右眼竟慢慢地好了起来。

       他母亲平昔最畏打雷,每逢雷雨天,仲源便紧贴着母亲,左右护持,不让母亲吓着,母亲去世以后,便安葬在住宅南边,每逢打雷下雨时,他便奔往墓地,伏在母亲坟墓上,连呼:“仲源在此!仲源在此!”德宗皇帝为弘扬他的孝道,便下旨在仲源故居地筑起孝义墩,建起白华轩,并且在墓前立碑,以兹纪念。

沈镐

        史书记载:沈镐“凡经学、史学、地学、音韵学、俱潜心研究,且矢志不移”,康熙四十八年,年届花甲“考中科进士”。字师昌,号新周,沈冲乡嘉滨老屋人。一生清正廉洁,新创黄梅戏《不越雷池》就是根据他的故事改编。主要著作有:《六圃地学》、《四民便用字韵》、《蜀游记》、《四书文稿》、《诗经文稿》等。沈镐一生做的官不大,只做过四川眉山县令,但他的才气与桐城戴名世、方苞并齐。

朱腾云

      著名魔术表演艺术家朱腾云先生,又名江水。生于安徽省望江县太慈镇“九岭十三冲”的朱家弄,人们都称他为“魔王”,在魔术界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南派四大魔术师之一。从五十年代开始,先后担任亚洲大魔术团和上海魔术团团长,曾多次率团出访欧、亚、非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外观众的赞赏。1962年10月13日晚进京为毛主席演出。事迹先后载入了《中国魔术》、《中国艺术家辞典》和《中国当代名人录》等书中,1989年还被美国魔术学院吸收为会员。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0651
回帖
28
金币
128 个
注册时间
2017-9-27
发表于 2017-10-21 14:11: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85114
回帖
9539
金币
6552 个
注册时间
2016-4-22
发表于 2017-10-21 14:57: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等闲日,看秋月春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88310
回帖
17269
金币
4795 个
注册时间
2016-8-9
发表于 2017-10-21 15:06: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江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95251
回帖
15616
金币
5438 个
注册时间
2017-4-17
发表于 2017-10-21 16:31: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慈镇志的一部分,太慈镇史,"太慈"随历史的变迀而变干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95251
回帖
15616
金币
5438 个
注册时间
2017-4-17
发表于 2017-10-21 16:32: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慈人不能忘记的太慈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95347
回帖
425
金币
490 个
注册时间
2017-4-20
发表于 2017-10-21 17:11: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慈镇历史写的很好,不过文殊庙的历史值得考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97086
回帖
274
金币
227 个
注册时间
2017-6-9
发表于 2017-10-21 23:21: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慈是个好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54901
回帖
1639
金币
170 个
注册时间
2013-5-25
发表于 2017-10-21 23:27: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墓土系用桐油泡花拌以石灰硫磺夯筑而成,1958年开山造林时被毁,仅剩墓碑。”短短一句话,隐藏了多少往事!
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Let the fire destroy all evil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5399
回帖
60360
金币
1845 个
注册时间
2010-12-21
发表于 2017-10-22 09: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
<font color=&quot;Red&quot;>我的微信: nbsxq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95251
回帖
15616
金币
5438 个
注册时间
2017-4-17
发表于 2017-10-22 11:26: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知晓的很多、很细,楼主的贵庚最低在70岁以上吧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101371
回帖
9
金币
10 个
注册时间
2017-10-2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11: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ytsxj 发表于 2017-10-22 11:26
知晓的很多、很细,楼主的贵庚最低在70岁以上吧 ?

80有3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79669
回帖
1500
金币
549 个
注册时间
2015-6-28
发表于 2017-10-22 11:52: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了不起
祝您老身体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95251
回帖
15616
金币
5438 个
注册时间
2017-4-17
发表于 2017-10-22 12:48: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祝您老前辈健康长寿,万古长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UID
96461
回帖
2673
金币
78 个
注册时间
2017-5-28
发表于 2017-10-22 16: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客户端|皖公网安备34082702340930号|望江论坛 ( 皖ICP备18018829号 )

GMT+8, 2025-5-2 20:43 , Processed in 0.18558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有害信息举报方式: 举报电话15855656055 举报邮箱59080147@qq.com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