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4369
- 精华
- 0
- 阅读权限
- 90
- 最后登录
- 2023-4-20
- 在线时间
- 136 小时
- UID
- 1770
- 回帖
- 368
- 金币
- 0 个
- 注册时间
- 2009-2-25

|
发表于 2009-5-10 21: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姓名人
在中国历史上,沈姓可以说是人才辈出。
春秋时,有一位高士沈郢。
东汉时,有一位名叫沈戎的官吏在九江郡担任从事。
南朝时梁有一位文学家沈约,是《宋书》的作者。
陈朝时,有右仆射沈君理。隋朝末年,沈法兴自称“梁王”,割据一方。
唐朝时,沈佺期善于写五言律诗,与宋之问齐名,两人合创了著名的“沈宋体”。唐代还有书法家沈传师、文学家沈既济、诗人沈千运。
北宋时有大科学家沈括。
明代有女英雄沈云英、画家沈周、文学家沈德符、戏曲理论家沈采。
清朝有画家沈铨、诗人沈德潜、两江总督沈葆桢。
近现代则有书画家沈曾植、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文学家沈从文、音乐理论家沈心工、书法家沈尹默、经济学家沈志远等。
1.北宋科学家沈括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仁宗时,他考中了进士。
宋神宗熙宁初年,王安石出任宰相,开始变法。当时,沈括是新法的积极拥护者。1073年,王安石命他去两浙地区调查新法的实施情况。他回京后,对新法大加赞誉。几年后,王安石罢相。沈括一见风头不对,就秘密上书,列举了王安石新法的弊端。宋神宗知道后,对他很是不满。恰好御史上奏弹劾他,神宗就下令免去他的翰林学士一职,降为宣州知州。
到了晚年,沈括娶妻子张氏。张氏脾气暴虐,沈括时常被她责骂,苦不堪言。他的长子沈博毅,因为是前妻所生,所以被张氏赶出家门。后来张氏病死,沈括却痛不欲生,不久就病死了。
沈括一生最大的成就,在于他撰写了一部光辉的著作——《梦溪笔谈》。所著《梦溪笔谈》记载了其在天文、数学、矿业、医药、生物、物理等多方面成就,为后世科学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本人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著有《良方》、《长兴集》传世。全书共26卷,涉及许多方面,包括天文、地理等《梦溪笔谈》被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赞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2.“明四家”之一沈周
沈周(公元1427~1509年),明代著名画家,字启南,号石田,晚年又号白头翁,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吴县)人。 博览群书,文学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
他一生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长期从事绘画和诗文创作,尤其是沈周的画,被评为明代第一。有一次,一位郡守征集画工去绘制壁画,有人做了手脚,故意将沈周也列入了画工名册。别人就劝他:“你和许多大官关系都不错,可以找他们通融一下。”沈周却说:“让我服劳役是应该的,去找人说情岂不羞耻吗?”于是,他便去服役——绘制壁画。不久,郡守进京述职,许多人都向他打听“沈先生”的消息。郡守急忙找熟人,一打听,才知道“沈先生”就是那位服役的画工。
沈周以擅画山水著称。他早年继承家学,师法于父亲沈恒吉、伯父沈贞吉,兼师杜琼、刘钰,后来又取法董源、巨然;四十岁以后,他以黄公望为宗,作品拓为大幅;晚年,沈周尤其醉心于吴镇,笔墨更见沉郁苍劲,更趋于成熟。他的主要作品有《云际停舟图》、《庐山高士图》、《虎丘送客图》、《仿子久富春山居图》、《京口送别图》、《雨意图》、《柳荫垂钓图》等。 博览群书,擅画山水,多江南山川、园林景物,兼工花卉、鸟兽、人物,师法董源、巨然、黄工望。
为明吴门画派四家之一。著有《江南春词》、《石田诗钞》、《石田杂记》、《石田记》。
此外,沈周兼工花鸟、人物画。后人将他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合称为“明四家”。
3. 沈采
明代戏曲作家。字练川,江苏嘉定人。生平不详。所作传奇 3种,今传《千金记》、《还带记》,《四节记》只存散出曲文。《传奇汇考标目》增订本著录沈采作《临潼记》,存疑。《千金记》以韩信及其妻高氏为主线,写楚汉相争故事。包括漂母进食、胯下受辱、鸿门宴、追韩信、登坛拜将、灭项羽、封齐王等50出,有关项羽诸出,刻画了项羽刚愎自用、勇而无谋的性格。《别姬》一出写英雄美人,凄凉悲壮。《追信》一出袭用元杂剧《萧何月夜追韩信》第 3折曲词。《起霸》、《追信》、《别姬》、《埋伏》各出,历来演出较多,有的已被改编为京剧和地方戏,至今上演不辍。《还带记》情节与元杂剧《山神庙裴度还带》大致相同,写裴度拾带、还带,因而改变命运的故事。此剧写世态炎凉之处颇为生动,但有浓厚的善恶报应思想。
4.沈佺期(约656~约714或715),唐代诗人。字云卿。
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二年 (675)进士及第。由协律郎累迁考功员外郎。曾因受贿入狱。出狱后复职,迁给事中。中宗即位,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州。神龙三年(707),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宫中。后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擅长七言诗,词藻华丽,律体严谨,对律体诗的定型有很大的影响。其诗与宋之问齐名,时称“沈宋”。他们的近体诗格律谨严精密,史论以为是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诗人。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沈佺期代表作:《独不见》
他的《独不见》是一首较早出现的优秀七言律诗。
侍宴
皇家贵主好神仙,别业初开云汉边。
山出尽如鸣凤岭,池成不让饮龙川。
妆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
侍从乘舆来此地,称觞献寿乐钧天。
杂诗
闻道黄龙戌,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独不见(古意呈补阙乔如之)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帽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5.沈庆之: 吴兴武康人,南朝宋太尉,封始兴郡公,曾在娄湖(今江苏南京市)广置田产。
6.沈约: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声律学家。曾仕宋、齐二代,后助梁武帝登位,官至尚书令,撰有《宋书》、《晋书》、《齐纪》、《四声谱》等文史著作。他是《二十四史》中《宋书》的作者。他首创"四声"之说(把每个字分为平、上、去、入),指出如何运用声调变化,能使诗歌动听,讲求声律对仗,推动诗歌走向格律化,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创新。今天的国语注音符号,就是以《四声谱》演变而来的。
7.沈法兴: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隋末梁王,后为李子通击败。
8.沈亚之:吴兴人,文学家,元和进士,善文辞,且能诗,为李商隐所推许。有作品《湘中怨辞》、《异梦录》、《秦梦记》、《沈下贤集》等传世。
9.沈传师:苏州(今属江苏)人,书法家,曾官至吏部侍郎,工书法,今存正书《罗池庙碑》拓本。
10.沈既济: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市)人,唐代文学家,长于史学,又善作小说。撰有《建中实录》10卷及传奇小说《枕中记》《任氏传》等。《枕中记》中记述了卢生在邯郸住旅馆的时候,借道士吕翁的枕头用,梦到自己登科当了丞相,非常荣华,醒来店主所蒸发黄梁尚未煮熟,因悟富贵功名不过是做了一个梦而已。这就是"黄梁梦"的出处。明代汤显祖写的杂剧《邯郸记》即以它为题材写成的。
11.沈和:杭州人,戏曲作家,所作杂剧时人称之为“蛮子关汉卿”。
12.沈王景:吴江(今属江苏)人,戏曲理论家,作家,曾官至吏部员外郎,光禄寺丞等职。
13.沈仕: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散曲家,能诗,善画花鸟山水,有散曲集《垂窗绒》。
14.沈钦韩:原籍浙江潮州(今吴兴),史学家,文学家,学问渊博,精史地之学,长于训诂考证。
15.沈德潜:江苏长州人,清朝诗人,他主张作诗应符合理学原理,为拟古诗派代表,其作品《唐诗别裁》、《古诗源》为研究古诗发展的重要著作。
16.沈钧儒
浙江嘉兴人,早年积极参加革命运动,多次组织群众运动,为“七君子”之一,解放后历任中央人民ZF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等职,为我国的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17.沈雁冰: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人,著名革命文学家,中共党员,早年参加文学革命运动,解放后历任我国文化部门重要职务,著有《子夜》、《蚀》、《虹》、《春蚕》、《林家辅子》等。?
18.沈万三:《元史演义》里,沈万三被称为“财神爷”。《明史》记载:14世纪时,江南一个发了大财的巨商——沈万三,为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造筑了南京城墙后,还溜须拍马地想为朝廷犒军,被朱元璋眼一瞪,发配到了山高水长的云南去了。
在中国史书记载的汗牛充栋的历史事件中,朱元璋与沈万三的较劲故事可是惟一的一次大政治家与大商人的角斗。至高无上的皇权,必然地取得了胜利。在一个开国皇帝和一个富可敌国的富商之间的善缘、恶缘的历史,在更深的层次上了解中国近百年积弱的滥觞。 |
|